911美国世贸大厦(2001年),77英国伦敦地铁爆炸(2005年),0107法国《查理周刊》枪击案(2015年),这几起是伊斯兰激 进分子、恐怖主义者在欧美的代表作,直接也粗暴的把已经脆弱的多元文化或多元族群共处磨合而希冀发生的共生,一个当代社会致力创造的多元社会形態,划上个 叉號。发生在法国的恐怖袭击事件,除了使我们警惕隨时在日常生活可能发生的独狼行动,或有组织的武装行动,所带来人人自危、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倒霉、「生活 是危险」的悲观论调,大家更焦虑的是,到底我们该如何与邻居穆斯林弟兄姐妹共处?

Advertisements

全球化年代提倡跨界移动,通讯网络串联,个人经验可以全球分享,而地球另外一端的经验也可以即时的在地获得。这个既个人又地方又全球的经验 (Glocality)彻底的扭转原来国界內的国族认同,也同时改变了个人对于民族宗教国家的想像。本来单一语言单一民族单一国家的国族论述,从来都是学 者对于民族国家构建的过于纯洁的想像。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多民族的人口结构。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可不可以共存共荣?这是个我们生活的难 题,也是学理的论难(Aporia)。

欧洲打造多元社会

欧洲在二战后奉行的多元文化观点,一度被喻为是新移民的理想地。欧洲包容尊重乃至于保护新移民並以客服种族歧视作为国民的社会道德,企图打造一个多 元共荣的欧洲社会。欧洲人的努力,除了来自于二战时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负罪心態,对于种族主义的无条件谴责之外;多元主义还有欧洲思想史以及殖民史的渊源。

自地理大发现滥觴的欧洲诸国殖民,除了扩张帝国寻找原料之外,还有一个「迪化」土著的白人承担论(WhiteMan’sBurden)。这是源自基 督宗教的拯救精神,驯化土人,改造野蛮地,引入西方文明。这个广义上的西方以及非西方,文明以及野蛮的对立,形成了萨义德论述的东方主义。这个涵盖面广大 的东方,除了非洲美洲,也包括了伊斯兰国度以及中国东南亚。东方主义视角下的伊斯兰诸国,贴上了从殖民帝国时期的野蛮的异国风情,未开化的父权社会、否定 个人自由的种种標籤;与此相对立的就是发生在欧洲政教分离所產生的现代社会模式。

欧洲人引以自豪的政教分离以及启蒙运动中的个人的追求,跨过传统进入现代所体现的就是自由主义的精神。个人被当成了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的选择,个 性的追求,自我完善,不单是支持,甚至是应该被保护的基本人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以及宗教自由被当成了人权宣言的三大支柱。在欧洲社会生活的穆斯林以及 其它族群,在这个以个人自由作为出发点的文化多元主义观点下被欧洲人接纳。

伊恐慌充斥媒体

但是多元文化主义的贯彻是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一方面西方知识圈对于伊斯兰的认知无法摆脱东方主义的观点。任何企图批评伊斯兰的声音,都被灌上「不宽 容」、「非自由主义的」乃至于带有「种族偏见」而自我解消。另一方面忽视伊斯兰不同区域诸国的文化差异以及丰富,而刻板印象的处理,並且充满敌意的伊斯兰 恐慌(IslamPhobia)充斥在媒体论述甚至外交政策的界定。文化多元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其实被文化相对主义所取带。一旦相对主义横行,就没有所谓的 对话,只能是彼此在墙边互相喊话、猜忌,看似相安无事其实暗潮汹涌。殷之光教授很形象的形容为这是沙拉碗的多元文化主义。在这个碗里,人们既不「和」也不 「同」。

2010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的一次会议上说,宣称德国在战后执行的多元文化社会彻底失败。原来德国对于移民的要求甚低,新移民可 以不必要说德语、「接受」德国文化不是一个必要选项。原来乌托邦式的以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为共同的生活努力,德国人和外国劳工能「快乐地並肩生活在 一起」。默克尔断言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同时强调,伊斯兰社区是德国的一部分,穆斯林移民需要学习德语,努力融入德国社会。因此学习德语,接受德国 文化,也就意味多元文化社会中,还需要有主与客、中心及边缘、主流与支流的区分。原来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平等对等宣告终结。

2011年,法国也宣佈本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失败,並抬出法国的国民价值无法接受新移民的男女天生不平等,女小孩不需要上学的「特俗」文化以及宗教价 值观。最近的例子则是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眾场合戴面纱。英国首相把国內多元政策的失败归咎于彼此对等的文化观,变现鼓励了少数族群文化独立发展,不单没有 发生预期的文化融合,反而助长了英国穆斯林信仰的激进化。欧洲国家重新拿出「国家认同」、「本土价值」,要求移民先认国再认家,公民先于族民。《查理周 刊》恐怖袭击的事件以及百万人大游行,告慰的不单是死难者,也是多元文化主义的告別式。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工程师性侵44男生 14大马受害者
下一篇新闻大马伊斯兰復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