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作者 : 虚怀[/highlight]

Advertisements

一个小学生把《1马》饮料纸盒当书包背﹐被有心人拍下来放上网与人分享﹐竟也引起轩然大波。

相关部门的高官火速回应说﹐那是一张旧照﹐其实与事实不符﹐是有心人在恶搞﹐也是抹黑动作﹐目的就是要人误以为内陆或偏远地区的孩子的家庭穷得买不起书包。

我不想讨论相片的真伪和掌镜人背后的居心﹐因为我比较相信“穷得用纸盒当书包”像电影情节﹐尽管听起来很“凄美”﹐但更俱娱乐性。

实际上﹐学生买不起书包--真的有那么穷吗﹖这不禁让人怀疑﹕政府发放给学生的援助金去了哪里﹖

说到学生援助金﹐真让人纳闷﹐不是给学生买必需品吗﹖怎么钱到手之后﹐还是买不起书包了﹖

我一直相信﹐人穷不是天生的﹐而是对生活的态度所导致的。比如说﹐人们常埋怨没得到帮助﹐事实上是得到帮助后﹐将它挥霍掉。这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别人给的是免费的”﹐不是来自“自己的血汗换得的”﹐所以不珍惜。套句人们惯用的说法﹐“不花白不花”﹐于是﹐痛痛快快地挥霍掉。

我认识一个逢人就借钱的工友﹐新学年开学﹐他第一件要忙的事当然就是向老板借钱买学生用品。当老板拒绝他的要求时﹐他便装出一副雪上加霜的可怜模样。当被问到援助金的去向时﹐他倒也坦白﹐直言不讳﹕“援助金做了其他用途﹐因为之前买了手机给孩子。”这么看来﹐人穷的另一个原因是对生活上的需要没有优先次序﹐也没有轻重之分。

我们听过这样的事﹕有人舍得用一万令吉买一套豪华奢侈的沙发﹐可是要他为家人每月储蓄50令吉﹐却等同要他每月剥一次皮。有人舍得为自己花上2千令吉买个手提包﹐可是一旦孩子需要缴交学费时﹐就喊穷。有人在过年时以富豪姿态花上数千令吉买鞭炮燃放﹐却不愿把家里的一大叠账单给还清。有人仗着银行对他的信任﹐用这张信用卡补那张信用卡的洞﹐补来补去﹐越补越多洞。如此这般﹐注定贫穷﹐而且﹐恐怕穷死。

听过这样的一个穷人故事﹕某某太穷了﹐连支笔都买不起……我说﹐这故事听听就好﹐别当真。想一想﹐竟然有那么穷的人﹐可他怎么有钱买冰淇淋﹑汽水喝﹖

当经﹐我也以为贫穷是一种不幸。后来体悟﹐其实﹐人是可以靠努力脱离贫穷的。只有一种情况会使人一直贫穷下去–成天想着如何不劳而获﹐或利用援助﹐轻松地活着。

我坚信﹕认真生活﹑好好活着﹐人再怎么穷也不会穷到买不起一支笔﹑一个书包。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包章文:担任学校领导 学长融入社会具优势
下一篇新闻万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