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提倡「爱的教育」。然而,不打孩子,是不是就能让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中国瀋阳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语言暴力是最平常的杀人武器,也是最严重的暴力侵害,一些看似无害的训斥对孩子的伤害其实最大。

Advertisements

语言暴力,是一种带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进而致使他人心理上遭到伤害,影响力不比肢体衝突来得小。研究显示,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的语言暴力相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表示:「同伴或老师施予的语言伤害,会在孩子的心中投下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界。他们会认为,这个社会是冷漠或恶毒的,对社会產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甚至在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时,说出「你是笨蛋吗?」,「你长大后不会有出息的!」等伤人的话。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许多家长以不恰当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导致孩子持续生活在语言软暴力的环境中,逐渐產生心理问题。许多家长打从內心把孩子当做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表现不佳,家长持续否定这个「弱者」,就强化了孩子「失败者」的形象。

渐渐地,孩子开始產生自我放弃的心理。这个时候,心急的家长会一边「代劳」,一边埋怨。由於孩子「弱者」的形象已经深植家长心中,因此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成长的需要,一味强调要孩子习、学习、学习…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造就了一个自卑、无目標的惊弓之鸟。

隨口戏言 杀伤力成型

情况1:「你的玩具好可爱,可以送阿姨吗?」孩子若不肯,回以「真是一个小气的孩子。」情况2:妈妈让孩子叫客人「阿姨」,客人硬要孩子叫「姐姐」。

就第一个情况来说,请试著设身处地去想,若是今天你的长辈向你索討你最喜欢的衣服或是手机,你会否愿意送给该长辈?对於第二的情况,年纪尚小的孩子因为无法辨別该听谁的而感到不知所措。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脆弱而微妙,他们心目中的评价是非的尺规也很鲜明。有的孩子思想偏激固执,会將家长的看法放大,因此家长的表情与语气將成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关键。成长在惯性实施予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孩子將可能出现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懂得处理健康人际关係、物质依赖等负面人个特徵。

影响:

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的世界里,大人的话都是真理,因此当他们听到一些不好的话將会產生恐惧,譬如「妈妈不要你了」、「妈妈只爱弟弟/妹妹」等。在听到这些话之后,孩子的第一反应將是恐慌、无助、愤怒,在失去安全感之后,孩子可能会以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安。

猜忌多疑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欺骗」,当他们听到大人要求他们分享时,他们的慷慨分享或者是不捨举动其实只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但成人却藉此取乐。成人的这些戏弄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欺骗,受伤害,导致他们不敢相信別人,可能造成孩子往后的人际交往问题。

惯性取悦別人

在客人来访时便让孩子给客人做表演,其实是不尊重孩子的做法。这將可能导致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將所有注意力用来取悦他人,尔后若得不到认可,將会大受打击。

把戏话当真

很多时候,家长为了哄孩子开心,总是戏言说要带孩子去游乐场或其他地方。然而,当诺言无法兑现,一切成空,孩子將会非常失望,甚至开始对成人说的话带有保留。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加州现粉红不明生物引热议 网民:外星人?
下一篇新闻檳城大桥汽车失控翻覆 车內有人被拋落海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