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方济各最近在飞往菲律宾访问途中,谈及巴黎恐袭事件时明確训示:「不应侮辱他人信仰」。此观点著实「正確」,大部分人恐怕都会举手举脚赞成。据报载,教宗显然是从《查理週刊》谈起,而于一般读者的理解或「意愿」中,其所针对的也当属该杂誌。

Advertisements

若再扯回15-16世纪的西方世界,坦白说,没多少人敢「侮辱」权力如日中天的教宗和天主教会,直到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于1517年公然唱 反调,大力抨击教会售卖「赎罪券」。隨后,「不容得罪」的教会和「硬颈」的马丁路德因上述课题,再加上神学分歧,结果截然闹翻,后者更掀开了新教改革运 动,並广获北方日耳曼诸侯的支持。

其实,马丁路德不仅得罪了教会,也得罪了当时竭力维持教会大一统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五世。好在后者正忙于应付多方敌人,无法集中力量取缔「异 端」,结果只能眼睁睁看著新教势力膨胀。及此刻,新旧两教已形同水火,教宗更直接被新教徒在传单上以图像丑化,甚至被冠上「反基督」的罪名,另加上讽刺教 会贪婪搜刮的词句,如:「我好奇为何这地方如此缺钱」。至于天主教会,作为既有威权,对改革运动的声討和攻击也毫不手软。

人类文明大跃进

所幸,改革运动和隨后的30年宗教战爭已是如烟往事,现代化,尤其世俗化后的西方,基本上不会再因宗教课题而拚个你死我活,诚为人类文明的大跃进。 马丁路德和其同儕,以及一些追隨者的质疑、挑战、顛覆权威,某些方面实已足够构成所谓「侮辱」,惟在当时不少新教徒眼中,对「万恶」的威权如此激烈,恐怕 是「正当」的。今天的西方人解读马丁路德,当然也各有说法,但普遍上还是肯定其「择善固执」和「敢捋虎鬚」的「叛逆」精神。

质言之,说到侮辱他人信仰,正是在宗教竞爭中最显著,歷史上发生宗教战爭时,何止侮辱,捣毁和杀戮都是平常事。如说某教崛起时,总是把原有的宗教神 祇和道场打个稀巴烂,丝毫不理其信眾的感受,甚至还强迫人家改教。近来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大毁什叶派清真寺和苏菲派圣人陵墓,以及早前塔利班炸毁大佛,就是 典型。另外,也有某些教派喜欢关起门来贬斥、奚落其他信仰,直指他教崇拜魔鬼,甚至上演砸烂、焚烧偶像的仪式。

唉,说到「不应侮辱他人信仰」,此话不仅对杂誌社或漫画家,恐怕对宗教界同仁,更是十分贴切!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巫统內斗开始上演
下一篇新闻政治不当家,撰史不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