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拉雪兰莪而欖(Jeram)祖传三代的「新乐茶室」相当出名,除了街坊,也吸引不少老饕慕名而去。第三代店主郑锦祥和妹妹郑慧芬双剑合璧, 保留传统之余,为老店注入新生命。7年前脱掉高跟鞋、换下办公室装束,郑慧芬回瓜雪掌店,並因网友不幸患上癌症,研发了弃用白糖,適合癌友、糖尿病和高血 压患者食用的健康馒头。

Advertisements

「我特地到臺湾学做天然发酵的健康馒头,回来后准备好材料,在等待中药泡水的空档滑手机,看见她面子书的涂鸦墻上满满是『R.I.P』。」郑慧芬因 出版食谱,且经常在面子书上分享茶室大小事而累积了大量粉丝;那位患上癌症之王胰臟癌的32岁女生是素未谋面,但经常透过网络联係的网友,「胰臟癌不易发 现,患病后生存率很低,而且发病快,但她还是不忘鼓励我,叫我一定要努力研发更多包点和馒头,还说希望有一天能吃到。」

然而,白糖会活化癌细胞,癌症病人不可食用,为此,郑慧芬在得知臺湾有馒头店使用老面天然发酵后,毅然飞到当地取经。「从打定主意要做,到学成归来,不过一个月,但还是赶不及。」

还未开始做,就获知对方离世的消息,但郑慧芬还是流著眼泪继续做,「第一次不成功,把所有东西倒掉,重新再来,一面做一面哭,家人和工人看见,但都不敢说些什么。」第二次的尝试成功了。郑慧芬把这位启发她製作健康馒头的网友称作「天使」,而那些馒头就是「天使馒头」。

红枣、枸杞和龙眼取代白糖提供糖分,是製作馒头馒头的主要材料。加入中药製作,健康馒头不仅仅让病患满足口腹之欲,也具有一定疗效。
红枣、枸杞和龙眼取代白糖提供糖分,是製作馒头馒头的主要材料。加入中药製作,健康馒头不仅仅让病患满足口腹之欲,也具有一定疗效。

「天使馒头」的故事传开后,该女生的母亲带著郑慧芬的食谱去了趟新乐茶室,带回了馒头,並在拜祭时焚烧食谱,以慰女儿在天之灵。郑慧芬透露,茶室的 生意原本就好,並不是因为馒头才声名大噪,但確实有不少病人前来购买。馒头的售价是2令吉,却使用了多种昂贵的中药,根本是亏本生意,再说郑慧芬也不藏 私,老早就公开了食谱,「我现在不在意赚钱了,会想要在能力范围內回馈社会。」性格大剌剌的她大笑著说:「这样讲话,搞到自己好像是有钱人一样!」

郑慧芬说从前的自己很討人厌,採购部副经理的高职让她把刻薄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放弃光鲜亮丽的办公室生活回茶室帮忙,她也曾经后悔。7年来,她 从连鸡蛋都煎不好的女子,变身巧手做出许多美食的达人,自我调適的过程固然痛苦,但也磨掉了她的坏脾气,成为更成熟、更有智慧的女人。

郑慧芬工作的地方,贴上孩子写给她的卡片和朋友们从世界各地给她寄来的明信片。
郑慧芬工作的地方,贴上孩子写给她的卡片和朋友们从世界各地给她寄来的明信片。

「我原本只是大剌剌,並没有到刻薄,但也许是因为工作环境,因为前辈们总是灌输『如果你不强硬就会被供应商欺负』的概念,后来的我真的变得很霸道, 要就是要,动不动就拍桌子、骂粗口。」从前的郑慧芬野心很大,一直想要往上爬,天天超时工作。但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家里需要自己。

「爸爸妈妈老了,哥哥从年少就一直在店里帮忙,付出了很多,政府部门那些也靠他一人处理,我受教育比较高,应该回来帮忙,让店的营运更有系统。」新乐茶室是郑慧芬外公的心血,后来传给了母亲,招牌菜包和芋角远近驰名,她承认自己心底有一股使命感,想把店管理得更好。

虽然两兄妹爱斗嘴,但郑慧芬其实很佩服也很感恩哥哥郑锦祥把自己的青春用在悉心经营家传老店。妹妹回家帮忙,哥哥把她视作最好的伙伴,两个人齐心协力,让辛苦减半。
虽然两兄妹爱斗嘴,但郑慧芬其实很佩服也很感恩哥哥郑锦祥把自己的青春用在悉心经营家传老店。妹妹回家帮忙,哥哥把她视作最好的伙伴,两个人齐心协力,让辛苦减半。

为了这件事,郑慧芬和父亲冷战了好一段日子。父亲不赞同她回店里帮忙:「你念那么多书,还在公司里当高层,为什么要到茶室来?」「他觉得,我念的是 电脑程式设计,却去当採购员,他已经让步了,到底还要让多少步?」但以郑慧芬的个性,又岂会就此妥协?没想到,才回店里没多久,她便开始后悔,用了整整一 年来调適。「我觉得自己好像降级了,原本设想的是『我是回来改革的,整间店是我的!』,但结果,看到之前合作的供应商到店里来,我到处闪躲,就算真碰上 了,我也说谎『这是我妈妈的店,我暂时帮忙而已』。看见自己没化妆、穿拖鞋的样子,很自卑。」

不再自卑,「我是做包的」

郑慧芬坦言,从前绝不会让外人看见衣服上沾有麵粉,但如今穿著沾上麵粉的衣服走动,客人问包子是不是她做的,她会很自豪地回答:「是啊,我做的!」在外有人问起工作,她也直言不讳:「我做包的。」

父亲一年多前因心臟病骤逝,给了家人沉重的打击,郑慧芬现在说话,还是不时提起他,也许她不自觉。虽然父亲一开始不赞同她回店里,但当她苦苦挣扎时,父亲却什么都没说。「他没干涉,没给意见,前公司的经理打电话来出高薪叫我回去,我爸也没开声叫我回去,一次都没有。」

跑堂、煮炒、茶水、製作包和糕点、洗碗,茶室的员工三十几人,有来自印度、孟加拉、缅甸、柬埔寨的客工,也有本地的员工。郑慧芬虽笑指管人最难,人事部倒过来就是「不是人」,但她显然和员工相处融洽。为他们拍照,大部分员工虽是害羞不愿入镜,但现场是笑声连连,气氛愉悦。
跑堂、煮炒、茶水、製作包和糕点、洗碗,茶室的员工三十几人,有来自印度、孟加拉、缅甸、柬埔寨的客工,也有本地的员工。郑慧芬虽笑指管人最难,人事部倒过来就是「不是人」,但她显然和员工相处融洽。为他们拍照,大部分员工虽是害羞不愿入镜,但现场是笑声连连,气氛愉悦。

空降兵 从头学起

郑慧芬是空降兵,茶室里的工作,她一样都不会。

「我什么都做不好,煎蛋时不敢离锅子太近,炒饭又炒得太油,反正没一件事上手。原本可以呼风唤雨的人却「沦落」到要请教外劳,问他们这个怎么弄,那个怎样处理,一切从头学起。」被水烫到、被油溅伤,郑慧芬自认男生个性,眼泪都不流一滴,涂了牙膏继续工作。

既然那么辛苦,茶室又不是真的不能没有她的参与,究竟为什么要如此勉强自己?她说:「我是不能拿第二名的人。很好胜,和我父亲一样。我不服输。如果我做不好,我就输了,所以一定要做到。」她自认这样的人生很累,但若不是这股好胜心,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郑慧芬。

她今年37岁,30岁时回到茶室,適应之后开始对食品製作感兴趣,后来更主动往返臺湾5次,学习中式麵点的製作,其中两次是为「天使馒头」前往。她 说:「我现在不好胜了咯。以前如果我知道你做得比我好,我一定一直诅咒,然后想尽办法超越,但那样做其实只会原地踏步。现在我看见手艺高超的人,会希望和 对方做朋友,切磋、交流,那么一来,作品才能更多元。」

棱角渐去 参与义务工作

7年间,郑慧芬有了许多重大的转变,茶室仿彿赋予她新生,「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一开始也是和顾客对骂,我哥也拿我没办法,但现在不会了,遇到无礼的顾客,我还是会对他笑,他走了之后才来骂。」她大笑。

心態转换,很多事情都不再一样。近年,她也开始参与义务工作,带著馒头参与义卖会,或是耐著性子教导自闭儿童製作卡通馒头。「工作以外,还能从这些事获得满足感,感觉很棒;义卖会时,网友会买食物和带小礼物过来找我,有些网友还把我当作倾诉的对象,很令人感动。」

人来人往的茶室就像缩小版的社会,汇集了许多人的故事,光是店里的主要人力——外籍客工,就有说也说不完的故事。从前的郑慧芬绝不会愿意花时间聆听 这些人的故事,但现在的她,能够坐下来看著对方的眼睛说话。新乐茶室这家老店或许是许多瓜雪人记忆最深刻的味道,但对郑慧芬而言,这是一个让她磨掉稜角, 以更坚强也更舒服的姿態面对人生的地方。当然,也是她的家,一个凝聚一家人的地方。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纳吉回应《公民宣言》 对敦马慕尤丁失望
下一篇新闻政府没援助 菜农如弃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