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莎自认是简单的人,她的原则是能帮就帮。协助过多少团体、帮过多少人,她说早已数不清、懒得去数,也没必要去数。她开的车,载过各式各样弱势族群需要的物品,也载送过一手拉拔长大的17个孩子上下学。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其实有点难定义,我管她叫超级义工。

Advertisements

东阁茶餐室(East Corner Restaurant)位于雪兰莪蒲种区,看起来不外就是个普通茶室,但那里头藏著不轻易被外人所发现的温暖。

每星期总有那么一两天,许多老人喜孜孜地乘车而来,到各个档口点餐,再心满意足地品嚐期待了好一段时间的美食。这些老人来自老人院,档主会把他们的消费记录下来,过后由茶室老板梁孙福买单,而当中牵线的人正是邱丽莎。

在经营现有茶室並和邱丽莎合作前,一向从事饮食业的梁孙福(左)也曾经开放让有需要的人免费用餐。而今有了邱丽莎协调安排,资源更能用在刀口上。
在经营现有茶室並和邱丽莎合作前,一向从事饮食业的梁孙福(左)也曾经开放让有需要的人免费用餐。而今有了邱丽莎协调安排,资源更能用在刀口上。

老板梁孙福笑说,认识邱丽莎就像是放老鼠进门,进来了就出不去,还害自己蚀把米。这当然是开玩笑的,他说: 「其实这没什么。我们有一天也会老。」老人们和梁孙福及邱丽莎相当熟络,梁孙福亲自为他们点饮料,也大概能猜到他们的喜好。而邱丽莎忙著张罗他们落座用餐 的同时,抽空到厨房清洗杯子。梁孙福嘴里嚷著让员工去做,但邱丽莎的手停不下来。

邱丽莎和弱势团体的联係已有10余年之久,当初她送年幼的孩子上学,等待他们放学的空档就往老人院或孤儿院跑。和中心里的老人聊天,针对需求给他们 带去必需品,偶尔给他们买点解馋的食物。「其实大部分老人还有活动能力,但他们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地无所事事。」有时候中心人手不足,邱丽莎会亲自载送老 人到茶室,回头载第二批老人时,第一批老人用餐中,她再次回到茶室时,第一批老人就能上车回「家」。

她说:「老人院有他们的难处,老人们一般上是院方提供什么就吃什么,像这样出来自己点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对他们来说,是短暂但难得的自由。」 邱丽莎目前最希望能找到愿意僱用这些老人做些手工活的商家,让他们的生活至少有些动力,「这个挺难的,毕竟做生意的人都重视生產力。」

老人们在茶室里用餐时,邱丽莎默默地到厨房帮忙洗杯,从没有把梁孙福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老人们在茶室里用餐时,邱丽莎默默地到厨房帮忙洗杯,从没有把梁孙福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邱丽莎认同勿以善小而不为,但別问她为何投身义工行列,她可答不出来。她笑:「没有为什么,我就是这样的人,可能是生性有点鸡婆吧…」说不出原因,但滚烫的血液流淌在身体里,世上总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著。

邱丽莎到目前为止,做过最让人敬佩,也是她这辈子最为自豪的事,就是养育了17名孩子长大;这当中,只有3名是她的亲生子女。作为托儿所所长,今年也才38岁的她不忍孩子没有获得应得的照顾,年纪轻轻就扛起沉重的责任。

2000年开设托儿所,有个父亲时间到了没把孩子接走,宣称自己到外坡出差,没人能帮忙照顾,於是邱丽莎便带回家看顾。没想到,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这个父亲始终没有现身。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邱丽莎说:「结果我去报警,事情被带到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主任拿督斯里张天赐那里去。事情曝光后,有人跳出来 说这个父亲是老千。」后来,孩子便跟著早婚的邱丽莎和先生一起生活。

东阁茶室目前设有摊位售卖月饼,有关商家只收回本钱,盈利则捐作慈善。
东阁茶室目前设有摊位售卖月饼,有关商家只收回本钱,盈利则捐作慈善。

陆续让面对家庭问题的孩子跟著自己生活,邱丽莎分別17岁、14岁和9岁的儿女也和其他孩子一块儿长大。孩子们的年龄都很接近,她形容高峰时 期,13个幼儿夜里排排睡,她笑说:「一个人尿床,全部人水灾。」一个篮子装著十多个奶瓶,为了孩子日夜忙碌的日子,现在回看,觉得非常值得,「他们都很 懂事,大的会帮忙看顾比较小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感情非常好!」

虽说现在长大了,有的孩子外出唸书、有的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但还是不时透过应用程式群组聊天。邱丽莎感性地说:「那段日子,他们也很怀念,到现在还会说彼此是穿同一条內裤长大的。现在偶尔回来,也不必特地带衣服,可以穿其他兄弟姐妹的。」

早期家长请求邱丽莎帮忙看顾孩子,对方不说缘由,她便不问,孩子们也从来不问起。现在孩子当中有人的家长希望孩子回到身边或是参与一些重要的家族活动,他们会主动征询邱丽莎的意见,这让她深感欣慰。
早期家长请求邱丽莎帮忙看顾孩子,对方不说缘由,她便不问,孩子们也从来不问起。现在孩子当中有人的家长希望孩子回到身边或是参与一些重要的家族活动,他们会主动征询邱丽莎的意见,这让她深感欣慰。

人口再多照样过日子

虽经营著两间托儿所,但连儿子都会取笑邱丽莎,「托儿所到底开来做什么?」也不是完全不收费,但她容许部分家庭拖延缴费,现在已是8月,有的家庭才刚缴付2月的学费。邱丽莎和先生过得也不优渥,「我们当年吃饭是一个汤一锅熟,一人一碗饭,就这样过日子。」

她坦诚自己一开始想得不多,「孩子小的时候,就只是多张口吃饭,我觉得没什么,而且我自己开托儿所,有老师帮忙,很多事情没那么难。」一直到孩子们 上小学,「因为有几个孩子迟了报名,我一次过带7个一起报名。校长知道情况后,也很好人地提供书包、袜子、食物补助等优惠。」当时的邱丽莎开的是普腾威 拉,一次过载15人是很平常的事。

带著那么多孩子,有苦有乐,但身边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虽然从事业务执行(Account Executive)的先生接受这样子的太太,也付出了极多,但先生的家人並不乐意。「难免会有一种『傻的咩,为什么帮人养孩子』的感觉,那些年是很反对 的,但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也很懂事、感恩,老人家也就没说什么了。」

邱丽莎开设的托儿所没有指定课程,也没有作业,主要是按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早期教育特別重视,她认为在幼儿时期培养责任感,对孩子们未来处事的態度有重大影响。
邱丽莎开设的托儿所没有指定课程,也没有作业,主要是按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早期教育特別重视,她认为在幼儿时期培养责任感,对孩子们未来处事的態度有重大影响。

借助社媒传播 让行善力量越滚越大

邱丽莎不为特定组织服务,一直是瀟洒的独立义工。她把自己的钱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慈善基金;当面子书进入人们的生活后,召集有心人士变得 容易许多,她也开始分身为更多的角色。「很多人有心做善事,但是没空去买物资,或是买了不知道该送去哪里,我就做中间人。」只要是助人,在能力范围內,邱 丽莎一定尽力办到。

早上到托儿所教书,接下来的时间载送孩子、购买材料或载送用品到有需要的机构,有时协助处理一些独立个案,晚上回家准备用作筹款的麵包或蛋糕,完全 停不下来,但她乐在其中,「我觉得我过动!我就是没办法停下来。我家的电视是架设在厨房的,看电视的时候手不能停,要继续做蛋糕。」最近,她开始接触针线 活,也四处收集美丽的碎布,希望能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製作百家被,「至少有点东西给他们做,而且做好了还能拿来盖,一举两得」,她还是一贯爽朗的语调。

售卖义卖固本是她另一项觉得特別有满足感的活儿,「把活动上传到面子书后,很多外坡的朋友想要出一分力,但是买了固本也用不到,所以我便代为用他们 买下的固本在义卖会购买用品,再合理地填入有需要的缺口。」面子书是一个有力的管道,愿意相信她的人借助她的力量行善,而她也乐於见到雪球越滚越大。常常 有人感嘆「一个人能做什么?」,以为这句话足以成为不去做些什么的藉口,但这十几年来,邱丽莎就是因为坚信助人不需要有高深的学问和过人的本领,在自己的 生活中简单快乐地奉行手心向下的哲学。

若先生和孩子不支持,邱丽莎或许没办法像现在这样全心投入。一个人的行善之乐带动了全家人生活方式的转变。
若先生和孩子不支持,邱丽莎或许没办法像现在这样全心投入。一个人的行善之乐带动了全家人生活方式的转变。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罗马尼亚机师勇救坠崖女登山客
下一篇新闻婚姻前后,好聚好散:我的钱是我的,你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