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贵玲

Advertisements

平时混的圈子里,大家理念想法接近,接触的资讯也类似,所以就会不知不觉认为,性別不平等的状况有在改善中。也不是活在理想乌托邦的世界里,偶尔还是会看到一些新闻,接触到一些案子,知道追求平等的路还很长。唯在农历新年期间,在不同的家庭多观察,发现亲朋戚友共聚一堂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性別不平连续剧以后,惊觉这条路可能將会是无止尽。

只有妈妈的厨房

举例最基本的「吃」这一回事:在这民以食为天的社会里,吃在农历新年当然是重头戏。团圆饭、开年饭、近亲团聚饭局,还没算额外准备菜餚,让家里有健康原因需要照顾饮食的成员。初三以后日子也许逐渐回归正常轨道,但吃这件事还是没有停止,因为子女回乡人数倍增的平日三餐,还是需要继续准备。

现在,关键的问题来了,这一桌又一桌的食物,是谁变出来的呢?不是魔术师变出来的,而是整个农历新年期间只差没住进厨房里的妈妈做出来的。我当然不是反对妈妈煮饭,妈妈確实煮得一手好菜,家人吃得开心,妈妈看在眼里也很满足─这个主流电视广告常见的美好画面,我也姑且不纠结在过于美化简化妇女辛劳、树立单元美好家庭模式、广告多以男性视角出发这方面的问题。

我的问题很简单,除了妈妈以外的其他人呢?

20年来状况一样

这个性別不平剧现在才正式上演呢。妈妈汗流浹背在厨房忙碌,实在忙不过来,有谁在帮忙吗?不会主动、真假没看见、没意识到没关係,现在妈妈自觉真是太疲劳了,正在「求救」了,有谁可以来帮帮忙吗?婆婆缓缓走来,或者早已经是缓缓在里边帮忙的一份子;大姐呢?大姐在餵奶啊;那二姐呢?二姐在晒衣啊;那大姐的大女儿呢?她在和阿祥(二姐的儿子)还有其他朋友在玩牌啊。好,叫她进来帮忙。我当然不是反对大姐的大女儿帮忙妈妈,我想(希望)你也发现问题所在了吧?

除了女性以外的其他人呢?

爸爸看报纸,哥哥在上网,大姐的老公在和朋友聊天,二姐的老公在看电视,加上在玩牌的阿祥,男士们实在没空帮忙。而且他们不会煮饭,帮不上忙。

这样的画面,要传达的讯息是:妈妈/女性天生超爱煮饭,不爱上网、看报纸、和朋友聊天或者看电视。男性天生不会煮饭,而且只要是他们不会的东西,天塌下来他也不用过去帮忙。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挖苦谁,也相信有些家庭(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不是这样的。只是20年前我已在不同家庭看过以上描述的状况,那时候没人说什么男女平等,而年纪还小的我已在想为什么可以这么不公平。

20年后的今天,男女平等这个概念已普及的今天,类似的状况还是在不少家庭上演著,没有的,一是多上餐馆吃饭了,二是家里多了一两个「Kakak」(家庭帮佣),三当然是我最希望的─家庭成员已不再以性別分工了。是那样吗?

不盲从刻板印象

农历新年期间观察到的种种现象,让我最近一直在想,本质上男女待遇不平等这件事情真的有改善很多吗?本文中分享的,只是针对「吃」这一回事而已,其实把主题换一换,同样的过程,恐怕还可写上几十篇文章。我想,其实作为一个人,即使没办法內化男女平等这个大概念,在生活上如果能做到以尊重为前提,互相帮助,而非盲目的去符合或遵循社会对特定性別刻板印象的期许,那样已经不错了。

要努力去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人受苦,要强迫人去符合的也辛苦,问问自己,何苦呢?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麵馆老板呛「吃不起別吃」 头颅被食客砍下
下一篇新闻若支持355修正案 杨锦成扬言退出民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