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锦松

Advertisements

紧锣密鼓的来届看来即將登场,各个政党已经「摩拳擦掌」。来届大选会比上两届大选更有看点吗?

2008年的308大选是国阵自1969年起首次失去国会2/3议席优势,在222个国会议席中,国阵取得140席,民联则获82席;同时,国阵痛失五个州属的执政权,这是以巫统为首一党独大歷史性的最大挫败。

2013年505大选在野党得票率儘管高达51%,但超过半数的得票只换来89国席,比前一届多了7席;反观国阵得票率只有47%,却拿下了133个国席。不公平的选区划分是「老掉牙」的问题,票票不等值,至今犹胜。

来届大选,形势严峻,希望联盟的盟友改由公正党、行动党、诚信党及土著团结党的结合,是否能为未圆的「改朝换代」创造新局面呢?

敦马3大事件

换政府之难,之艰巨,之错中复杂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么轻而易举,执政党掌握丰富的资源,控制国家机器,加上对媒体的限制,反对势力要结合所有的內外在力量,一举「攻城略地」谈何容易。改变选民原有的政治思维,打破固有的刻板印象,才有机会取胜。这个过程选民需要时间,政党需要沉淀。

自前首相马哈迪退出巫统加入反对阵营,就有人喜欢拿马哈迪的点点滴滴说事,他是个人物,有影响力,但对许多人而言他过去的种种也是一场「噩梦」,掌权22年,手段「辛辣」,其中三件大事,至今政坛无人能及。第一:1983年通过国会削减国家元首和各州统治者权力,即凡议会通过的法案,不论元首有否签准,在规定时间內自动生效。

第二:1988年「司法危机」的始作俑者,开除最高法院院长(现易名为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沙烈阿巴斯。第三:1998年將其继承人副首相安华革职並开除出巫统,结果引发一场歷久不息的政治风暴。马哈迪任內上述「大手笔」没有一件不引起社会风暴以及广泛关注。

当然1987年「茅草行动」把106名政治人物、华教人士、环保分子及教会工作者送入监狱,其中40人遭延长扣留两年,而英文《星报》、马来文《祖国报》及中文《星洲日报》更遭吊销出版准证。一提起马哈迪加入反对阵营,对不少选民而言,恩怨难了,是祸是福,充满变数。

废票越多越不利

但只要是现任首相纳吉的「敌人」,就是反对阵营的「朋友」,唯有结合一切可结合的力量,才可能创造推翻稳如磐石的当权者之条件,这是现实,儘管残酷。

如果促成两线制是马来西亚未来政治的大方向,是马来西亚从可能经济「破產」边缘起死回生的最后机会,是改变腐败政权的唯一选项,那么我们是要继续在马哈迪的过去寻找「罪孽」还是给高龄92的马哈迪最后的「赎罪」,让马哈迪的残余力量为反对阵营「加持」。时局的变化经常充满变数。机遇如果一旦失去了,不一定还能追回。

歷史一再证明,腐败的政权面对威胁、压力、外力才会改变,人民才可能有机会「翻身」。

反对党为了促成选票的提高,上届大选展开大规模催票运动,甚至海外的游子都被號召回国投下神圣的一票。现在,有组织准备號召投废票,看来是要对上届「全球大马同胞,请回家投票」口號的反制。当前局面是选民的投票率越高对反对党越有利,废票越多对反对党越不利。

废票运动可以视为对反对党深具杀伤力的武器,这个运动会使很多游子放弃回国。投废票的诉求就是告诉选民,在朝的与在野的政党都是「烂苹果」,投废票看来是要教训两个阵营,但其实是剑指反对党。

每一票都珍贵

希望联盟结合马哈迪的土著团结党是目前部分选民攻击在野势力的理由,大眾媒介的扭曲,对在野党新闻处理的偏颇,妖魔化行动党的华人因素等,都会影响在野选情。

伊斯兰党的动向备受关注,他们可以是关键少数,但靠向伊党的风险评估,是各个政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

投废票的选民无疑「自我放弃」。过去的选举一再证明选区划分的不公平,选民人数的不成比例,在制度上早已使在野党「未打先输」,面对票票不等值,反对党只有积极催票,得一票算一票,全球游子回国投票才可能创造奇跡。

拒绝废票,不是道德批判,是要选民认知票票已不等值,每一票珍贵之处在于「稀缺」,若选民还在怀疑改朝换代的迫切,认为拯救国家只是无聊的口號,没法看清国家面对种种前进的障碍与困境,那就把「改朝换代」束之高阁吧。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失责在先,失地在后
下一篇新闻集团操作 大马或有上千中国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