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敏博士:婆罗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

(本报诗巫11日讯)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崔彦指出,《海录》记述了亚洲及欧美各国的地理位置、风俗物产、法律和政治制度以及当地华人等相关情况。

Advertisements

她称,《海录》新当国条下用汉字标注了57个马来语词语。

清人谢清高亲身经历

她说,《海录》由清人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录。谢清高(1765-1821年) 祖籍广东嘉应州程乡金盘堡人(今广东省梅县),出海经商十余年,到过数十个国家,归国后,在友人的帮助下,将其经历刊印成书,名曰《海录》。

崔彦教授,是受邀在第三届婆罗洲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分享。

讲座会是由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中国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及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

她说,《海录》全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载了“西南海”,即今之东南亚、南亚大陆沿岸各国的情况, 如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咭兰丹(今属马来西亚)、麻六岬(今马六甲)等”。

第二部分记载“南海”,即之南洋诸岛情况,包括柔佛(今属马来西亚)、亚齐(今属印尼苏门答腊)、噶喇叭(今属印尼爪哇)、三巴郎(今印尼三宝)等。

第三部分描述了“西北海”,包括今之欧、非、美、澳及北太平洋的一些国家与地区,如锳咭利(今英国)、佛郎机(今法国)、哗哩千( 亦为咪喇坚,即今之美国) 等。

全书记载90国事迹

全书共记述了9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海路航程、种族物产、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制度等情况。

《海录》记载了18-19世纪婆罗洲的一些风土人情。此外,《海录》在新当国条下用汉字标注了57个马来词语。

康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婆罗洲研究

来自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的康敏博士,在分享其专题时表示,中国与婆罗洲的友好往来历史久远,但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学术界对婆罗洲的了解和研究却十分有限,这与婆罗洲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都不相匹配。

她认为,婆罗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婆罗洲的价值不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而是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她称,在中国学术界,婆罗洲的价值是被严重低估了。

康博士指出,鉴于婆罗洲的地理位置重要、历史地位重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政治上的重要性及文化上的重要性,婆罗洲迟早是会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

事实上,如果我们有注意,就会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还没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概念之前,婆罗洲研究就已经悄然升温,这是由它本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事实上,自18、19世纪大量中国人下南洋以来,国内的媒体和学术界就一直很关注婆罗洲。

她指出,早在1953年,人类学家田汝康就根据自己在北婆罗洲砂拉越地区的调查,出版了有关城市华人的民族志报告。

但20世纪60年代的两国对抗中断了这一脉络,此后中国大陆的人类学者未再涉足该地区,也没有任何基于实地考察的力作问世。

现在,是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疾步向前探索的时候了。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范长锡:勿信口开河 申请获批方宣布
下一篇新闻车祸后变形无法取下 消防员助老汉脱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