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陈诗蓉

Advertisements

「我们的华文课本为何不能效仿Peter and Jane的编排模式?」曾有家长表示不解。Peter and Jane是英国有名的分级读本。它主要透过让关键词(Keywords)重复再现,並渐次扩大词汇量,增长句式、篇幅的方法,让孩子拾级而上,逐步掌握英语常用词语与句式。这样的方法的確有其效用。为何我们的华文课本不採取这样的方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釐清阅读和识字的关係。

谈到阅读,大家自然先想到识字。识字是阅读的一部分,要阅读不能不识字,但能识字並不表示一定会阅读。因为要破解作者用语言文字编写而成的密码,获取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还得有联繫、联想、分析等独立思考能力。

阅读提供精神需求

以识字为出发点,根据各个年段所应掌握的关键词或生字来「串词成篇」,刻意编写而成的课文,或能更系统、有效地帮助孩子识字,但却不一定具可读性。因为要在字词制约下,写出文质兼美的篇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的课文和那些由优秀作家所创作,经歷岁月淘洗的作品相比,不论是在语言上、思想上、艺术上都不可企及。

为了配合识字的需要,而捨弃更珍贵,更有价值,自然生成的教材资源,让孩子只能在乾瘪枯燥的课文中打转,失去与优秀作品相遇,与优秀作家「对话」的机会,好比捡了芝麻,却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我们总以为得让孩子先积累一定词汇量,才能进入阅读。殊不知缺乏与美好阅读体验相连接,机械、枯燥、乏味的识字活动,极可能使孩子在还未有机会步入阅读阶段,即先对文字、书本望而却步。特別是对于母语的学习,儿童在正式进入课堂学习前,已透过日常生活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因此阅读课应该为儿童提供的是更丰富、更充实,能与其生活、生命连接,能满足其精神需求的材料。

透过优秀的作品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动机,学习的慾望,让他们从中识字。以识字为主要目的,机械化、工具化的语文训练活动,只会异化、疏离儿童与母语的亲密关係,让语文学习变得面目可憎。

追求愉悦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大概没有孩子会因为知道阅读很重要而爱上阅读的。如果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累积再多的词汇也无法与阅读扯上关係。而让內容浅易化,並不会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重要理由。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洪金宝膝盖开刀!抽体内物质自救
下一篇新闻永恆的傻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