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杨善勇

Advertisements

语言本来就是一座桥樑,衔接m种文化,连接n个族群,原本互不相通的两岸,因此全能並排坐下来一起对话了。追溯大唐之盛世,犹能体会:万国仰慕,纷沓而至,翻译因此大兴。

《警世通言》里还有一则〈李謫仙醉草嚇蛮书〉,说番使帝国书到,拆开番书,「皆是鸟兽之跡,不识一字」;幸好请得李白代答番书,与他一般字跡,书中言语,朗声而读,羞辱番家。番使闻之大骇,战战兢兢,跪于阶下。

由此可见,满城文武,儘管浩浩荡荡,其实並不足够。当朝百官,还需外语在身,才能应对。身处地球村,五湖四海一线通,越是如此。政令之策,行政之道,管理之方,皆需多元,否则,坐视华裔公僕日渐减少,怎么从容支应?

华教香火奄奄一息

为两名中国留学生翻译,解答流程的陆路交通局官员诺莎菲哈之为所佐证的,也正是这么一回事;乃至首相纳吉也在「阿Jib哥」中文面子书贴文公开赞之:「大家无不称讚她掌握流利的华语,我更认为她展现了『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面貌。好样的!」

没错,多元的一个马来西亚,原该这样:开放开明,接待来自诸国的宾客,友善亲切,尽量方便他们。任何的语文,都不是问题;只要可以顺利完成既定的任务。可是,万一诺莎菲哈那天没上班,怎么办呢?

是的,这个国家的政客,总是坐井观天,自以为是,继续活在50年代的封闭时代里。单元的视角,既没有觉察网络宽了世界小了;自然也不会领悟,如此作业的此路不通。

结果,华教的香火,磨蹭拖沓,奄奄一息:师资、校舍、学额、拨款,捉襟见肘,拮据狼狈。或许是找不对人,认证独中走到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所说的最后一里路,也隨之戛然而止。那么,不知诺莎菲哈的下一代,怎么练就李白的那身功夫?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中六华文愁更愁
下一篇新闻车主遗留车内 歹徒破窗偷走手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