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蓝中华

Advertisements

发生于今年6月至8月末的中国与印度在洞朗地区的军事对峙,最终以外交谈判为结束,最为失望者可能是惟恐天下不乱的鹰派和民族主义者,但本次危机以和平落幕显示出战爭並非唯一的解决方案。

以往的歷史显示,战爭向来是外交手段之一。每当国际危机陷入无法调解的处境时,发动战爭都会成为决策者的选项之一。当代最经典的案例是2003年伊拉克战爭,儘管尚存有多种外交手段,但英美仅青睞战爭的选项,最后发动战爭后而无法收尾,引发全球恐怖主义肆虐的浪潮。

这显示了发动战爭容易,但结束难,且战爭往往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中印对峙危机为国际危机管理提供了一个近代大国对峙以和平落幕的和平研究案例。

镜像效应

在过去数百年,国际社会发生了无数次的对峙和危机,从拿破仑战爭到两次世界大战,才使人类正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早已有学者在耕耘国际危机管理学,但其兴起是在美国和苏联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后。发生于1962年10月秋天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为对冲美国在土耳其部署核导弹的举动,暗地里在古巴秘密部署核导弹。

当美国发现苏联的核导弹仅距离其眼皮底下的100公里之外时非常震惊和无法接受,之后调动海军封锁古巴,引起了苏联的激烈反应。第三次世界大战以核战爭作为开始,在那一年的秋天几乎会爆发。美苏对峙在初期阶段是秘密进行,即使是其北约盟国也被蒙在鼓里。

当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之后,美国学者和决策者进行反省和反思。其中一项,是在对峙期间,美苏首脑没有沟通管道。在缺乏沟通管道的情况下,美方的政策草擬思考和决策,是以苏联会理性看待和回应为假设。此假设与镜像效应相似,即相信对方是自己理性一面的投射。这个假设非常危险,如果苏方不按美方的假设做出反应的话,那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將避无可避。

无论如何,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也以外交谈判为落幕,而美方也反思若镜像效应失灵,战爭就因为沟通不良而爆发。所以,在危机结束后,美苏同意建立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首脑热线,针对最高危机进行立即的沟通以避免误判。这也是当代热线的由来。

中印对峙的性质

本次中印军事对峙根本无法与古巴导弹危机的程度相比,其对峙性质都是局部性和属于边境爭议问题,还不至于上升至关係到国家或政权的生死存亡程度。况且,这也不是1962年中印战爭后的首次对峙,两国曾发生多次的军事对峙。

对峙危机的局限性,使两国无意进一步升级至影响到邦交的层面。印度代替不丹与中国进行军事对峙,除了是出于国家利益考量,另一部分原因相信与不丹不积极爭取洞朗地区有关。有不丹媒体报道其政府对得到洞朗地区不甚积极,导致印度焦虑,遂引发印度代不丹出头爭取影响其国家安全利益的爭议地区。

虽然中印两国的官方喉舌媒体和外交部发言人发出各种各样的警告,但双方对危机的局部性质有很清楚的认知。此外,中印在另一个领土爭议地区,即班公错地区同时出现对峙时,双方仅使用石头、相机和飞腿来招呼对方也反映出两国是非常克制的。

两国之间公开进行的文攻武嚇是做给各自国內民眾看,以安抚各自的民族主义情绪。实际上中印两国的政府首脑有多种沟通管道,在对峙进行之际,沟通管道仍然通畅无阻,两国掌管安全事务的高级官员仍在沟通和互访。

外交谈判奏效

出于对形势的清楚认知,以及两国已有非常好的沟通管道,使双方把对峙控制在低烈度的程度,並一直进行闭门的外交谈判和沟通。另一个证明中印两国沟通管道通畅无误的是中印两国没有寻求第三国的调解,或引入其他大国的干涉。

同时,中印不寻求把问题扩大,或者诉诸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也间接证明两国的外交谈判没有出现问题。危机最终获得解决,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两方都体面地解除对峙。印度声称中国停止造路,而中国声称印度自知理亏撤军和继续巡逻爭议地区,都是两方事后要向国人交待的面子工程。

无论如何,本次的对峙获得了解决,这证明了战爭不是唯一的选择,外交谈判一样可以解决问题。孙子的警示在今天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苏丹登基庆典游客多 国人受促维护形象
下一篇新闻老马与纳吉外交政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