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古燕秋

Advertisements

「榴槤」是最受大部分马来西亚人欢迎,甚至引以为傲的水果。榴槤因为生长所需的地理条件,以致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才能生產榴槤,当中又以我国的榴槤品质被公认是上好佳品。每逢榴槤季节,「全民吃榴槤」是多元族群的国人拥有的集体生活经验。

虽然以往品种榴槤如猫山王售价较高,但还在民眾可负担的范围,也有很多人喜欢品嚐甘榜榴槤。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发现「榴槤季节不见榴槤」的怪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气不佳导致榴槤收成下降,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榴槤出口到中国市场。日前首相纳吉还对外自夸榴槤能顺利出口中国,且每公斤的猫山王甚至能售出100令吉,是他访华带来的功劳。

无力购买高价榴槤

纳吉发表「榴槤邀功论」后,引起社会巨大迴响。许多读者在有关新闻网页下留言怒骂纳吉让国人再也吃不起榴槤。这让我思考,为什么人们买不到/买不起榴槤了?人们吃不到榴槤引发的愤怒,对社会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按照食品消费逻辑,农作物的出口一般是国內的生產超出需求量,所以政府通过出口赚取外匯。虽然榴槤並非日常食用的稻米或蔬菜,而是季节性水果,但它对国民的味蕾和意义不亚于白米和青菜,如今纳吉政府利用贸易政策把国民水果变成经济作物,推动榴槤进入全球化(中国)市场,导致国內市场供不应求。或更直白的说,国人无力购买价格暴涨的榴槤。

当大部分的人发现他们吃不到榴槤,並不是个人因素,而是政策干预下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这无疑会触怒「飢饿」的民眾,甚至可能掀起一场榴槤的政治革命。这个推论並不是譁眾取宠,因为榴槤並不像电子產品、衣服或化妆品,而是作为一个拥有国土象徵意义的水果,使它成为很特殊的產品或「必需品」。

英国歷史学家E.P.汤普森在研究十八世纪英国的粮食骚乱时指出,除了市场经济因素如价格上涨让人们买不到粮食而引起骚乱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们无法容忍政府从他们的必需品中牟取暴利,那挑战了他们的道德底线,而政府也失去治理国家的合法性。

当本国民眾吃不到榴槤,还要听首相沾沾自喜说是他让榴槤价格暴涨后,我认为这无疑踩在人们对政府容忍的底线上。也许在即將来临的选举中,將有更多选民投下对纳吉的反对票,作为代表他们抗议榴槤消失的心声。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政治化中秋节
下一篇新闻灯笼制作大比拼 电力公司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