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陈诗蓉

Advertisements

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发出通令,指示吉隆坡华小从明年起不得再按照成绩分班。这意味著行之已久的能力分班將改由常態编班取代,不再有精英班、普通班、后进班之分。对于已习惯能力分班的家长与老师来说,这样的改革势必引发不適。

家长担心混合能力分班,孩子们的进度不一,会互相牵绊,学习能力弱的跟不上,学习能力强的则被拖慢脚步;老师担心班上孩子的程度参差不齐,落差太大,在教学上会顾此失彼,吃力又不討好。华小因而多推崇能力分班,希望孩子们各得其所,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不能偏重读书考试

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个体差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才能、智力、性格、兴趣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在时距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极具进步意义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只是不该仅关注到「能力」上的差异,並把「能力」完全等同考试成绩,由分数排名来定优劣。要知道考试不过是阶段性的总结,分数充其量也只能代表智力的一部分,借此来给各方面尚具发展潜力的小学生分类、標籤,是否过于武断、片面?

根据能力分班或能给教学带来便利,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是物质生產,能够单考虑经济效益,追求效率与便利,而忽视人的感受吗?对于被筛分纳入普通班、后进班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真不会有负面影响吗?

「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远去。在这个知识不再是一切的世纪,不能只偏重读书,注重考试,而应致力于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的和谐发展,不止「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由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已成为全世界上百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基础。我们能够忽视时代的呼声,仍旧以智育为重吗?

虽然取消能力分班不一定就等同素质教育,但一日不捨弃以考试论成败的做法,我们就难以解开以智育为上的颈箍咒,无法把大家的目光从「分数的竞爭」转移到「个人的发展」上面。取消能力分班並不表示放弃因材施教,而是希望教师能从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活动,进行相应的教学,使每一个生命都能发挥所长,绽放光芒。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颁证书表扬奉献精神 财政部44公仆退休
下一篇新闻维稳关大马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