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6日讯)中国部分地区「斗蟋蟀」文化盛行,甚至掺杂赌博性质,造就庞大的「蟋蟀经济」。每年立秋至秋分的8月至9月,是蟋蟀出没旺季,河南新乡巿延津县130多个村庄超过70%的农民均加入捕捉蟋蟀,为其带来高达2万元人民幣(约1万2130令吉)的月收入。

Advertisements

综合媒体报导,当地蟋蟀交易市场近日人头涌涌,买家围在一起竞价,不惜一掷千金爭夺心头好,每只蟋蟀少则几十至上百元人民幣,最高甚至超过万元人民幣。

据报, 8月底每天黄昏至深夜,延津县的农民们会配备头灯、迷你网兜、小竹筒等工具,沿道搜索或到玉蜀黍田「捡虫」(蟋蟀)。

「捡虫」指的是趁蟋蟀夜间出来觅食,而玉蜀黍田和花生地因为比较闷热,蟋蟀会跳到田间小道上,较容易被「捡」(捕获)。另外,捕捉蟋蟀的农民亦被称作「蟋蟀猎人」。

猎人抓到蟋蟀后,会先观察牠的牙齿、翅膀等。由於「斗蟋蟀」要求体形要大而粗壮,因此「拣蟀」的筛选过程颇严格。据「蟋蟀猎人」冯恒兰称:「头大、牙大、个头儿大、品相好的就能卖上好价钱。」她指小的蟋蟀没人要,大的又不好找,这要全靠运气。

村民杨振方指出,每晚抓蟋蟀要徒步走30里,年龄大的根本受不住。他今年卖蟋蟀已赚8000多元人民幣(约4850令吉),但也曾通宵辛劳一晚却一无所获。

另外,有些村民全部家庭成员一起捕捉蟋蟀同时当卖家,月入可达3、4万元人民幣(约1万800令吉至2万4000令吉);一个人捕捉蟋蟀的月入多者达2万元人民幣,少则也有4000元人民幣。

收益丰厚开酒店

延津县德士村村委会主任杨立会指,该村已有20多年抓蟋蟀的歷史,保守估计蟋蟀產业每年为全县带来收益逾千万元人民幣。

他称:「那么多收蟋蟀的客商过来,吃住不在县城,就呆在村里。许多村民把家里改造成宾馆,有的还在市场边盖有酒店,还对外摆摊出租,这些都是收入。」

有报导指,有蟋蟀为主人贏得300万元人民幣(约182万令吉),蟋蟀死后还遭火化,並送回主人老家山东安葬,落叶归根。

另外,山东泰安市寧阳县当地政府甚至筹备建设「中华蟋蟀文化產业园」,包括蟋蟀繁育场、博物馆、研究所、竞技交易中心等。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港女潜入偷拍群组  惊见数千人出卖老婆女友
下一篇新闻敦达因公开希盟撼倒国阵61年统治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