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的日式庭院在岁月洗礼下成为残旧老建筑。整修后,于今年7月31日正式开馆,重新命名为「齐东诗舍」,为老建筑注入诗的灵魂,成为诗的復兴堡垒!

Advertisements

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后,经典日式房屋走入老年,但经修葺后,风采瞬间回归,继续扮演歷史与文化的象徵。在台湾政府的规划中,老建筑逐渐变身,成为人文的聚集地。

除了保存状况较佳、已修復的台北齐东街53巷11號日式宅院,委由古琴学会营运,以展演形式开放民眾参观之外,济南路上的另两栋老房子也恢復了昔日风华,衔命为台北市的人文景致再添一隅。

2009年,台湾文建会委请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修缮幸町日式宿舍群中的济南路2段25、27號两栋老房舍,在歷经18个月的修復工程后重生,化身为「齐东诗舍」。

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延请著名设计师陈瑞宪负责空间规划。除了重现日式宅邸的整体建筑外观,內部则尽可能的延续既有风格与特色,再赋予展演场域的机能,並由国立台湾文学馆管理与策划展览。

场地到位了,但若没有明確的內容规划与维护经费做后盾,没有灵魂的硬体也是徒然。

第一个专属诗的园地

齐 东诗舍软硬体的水到渠成,要归功於爱诗也写诗的企业家欧阳明。经常旅游世界各地的他,常利用短短5分钟、10分钟读诗,就让心获得滋养,「我不论走到哪 里,行囊里一定带著一本诗集。」他慨然赞助文化部,並且从今年起连续3年专款做为诗的推广与创作交流,为齐东诗舍注入了活水!

有了活水,齐东诗舍一开馆,「诗的復兴」计划同时启动。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了诗人固定讲座、研討交流的活动场地。诗坛的精神人物齐聚一堂,成功匯聚文学的能量。

有別於其他文艺场址多以综合性的文创运用为主,齐东诗舍是第一个专属於诗的园地。连前辈作家王鼎钧都隔海盛讚:「致力兴诗,振兴文运,乃是国家大事!」

齐 东诗舍开馆首展「诗.手跡馆藏展」,展出国立台湾文学馆典藏的46位诗人或其他作家的诗作手稿,分为「台湾古典诗之美」、「诗跨越语言」、「诗无限界」、 「Formosa诗的台湾组曲」,以及「周梦蝶纪念展」5大主题。在展区的雾面玻璃上,刻印著王鼎钧的诗句,充分衬托出诗人及齐东诗舍的期盼:

只要天空还有一抹蓝,就有诗…如果人不再写诗,鸟来写;鸟不写,风来写;风不写,蜗牛来写,昆虫来写。──王鼎钧《有诗》

美丽词句得远传

齐东诗舍活动总监、自称「舍监」的女诗人顏艾琳说:「诗敞开了大门,在这里融合派別、跨界、努力朝青少世代扎根。从这里开枝散叶,吸引更多人认识诗、读诗、爱诗。」

逛完不远处的华山文创园区,再隨意散步到齐东街区看看日式老建筑,享受静謐恬淡时光的游客,果然被齐东诗舍的诗人讲座,及「诗.手跡馆藏展」吸引。这也让顏艾琳开始担心:齐东诗舍活动区的小空间,如何能容纳更多人?

木 製日式房舍的美在於精巧,空间原本就不大,27號房舍的活动区大约只能容纳40人。然而,方文山主讲「词人的韵脚诗」那天,就涌入近50名听眾,「能挤能 站的地方都塞满了,冷气开到最强,加上临时搬来的几座风扇,还是不够用,方文山讲到满头大汗,大家还是乐在其中。」顏艾琳说。

另一个周日午后,一群轻熟女无意间闯入诗人陈黎打头阵的「现代诗研习班」,听完陈黎介绍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已故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隔了一周,她们带著朋友又来了,並且买了辛波丝卡的诗集,特地请陈黎在扉页上签名留念。

听现代私塾在朗读

诗人与听眾藉诗互动,诗舍传出阵阵朗读声,「时空好似回到古代私塾上课的情景,只不过耳里听到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现代诗,这实在太美了!」顏艾琳兴奋的是,原本不接触、没读过诗集的人都来了,让她对诗舍能做的事及诗的未来充满信心。「长期下来,这股力量会多强大啊!」

重量级诗人向阳也肯定「诗的復兴」计划。他认为,「齐东诗舍是诗的活动与交流的场域,提振台湾现代诗,让新世代开发新想像,久而久之,就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

文 化记忆正是支撑城市的必要条件。齐东街廓的日式房舍及老树群於2006年经台北市政府划定为「齐东街保存区及聚落风貌保存特定专用区」。这里更是清朝就存 在的古道,旧称为「三板桥街」,康熙年间是连接艋舺(万华)到朱厝崙(中崙)、锡口(松山)、鸡笼(基隆)的重要干道。

到了日据时代,这里则成了「幸町职务官舍」,也就是总督府所属单位的日本官员宿舍。台湾光復后,当地国民政府接收並沿用为中央政府官员的宿舍,战功彪炳、人称「老虎將军」的前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王叔铭,自1949年迁入济南路2段27號,直到1992年迁出。

街廓上寻诗轨跡

这个街廓不仅见证台北城发展的歷史轨跡,同时与台湾新诗的重要歷程深深重叠。

譬如,齐东诗舍旁就是自立晚报旧址,而台湾第一份新诗期刊《新诗周刊》创於该报。

诗人钟鼎文曾任自立晚报总主笔,旧体诗人柏杨、诗人杜文靖、向阳、刘克襄等,都曾担任该报副刊的主编。长期维繫古典诗方块的「自立诗坛」也源自自立副刊。

已故人瑞诗人纪弦曾住在齐东街和济南路交会的成功高中教职员宿舍,在这里创办过《诗誌》,以及掀起现代诗运动的《现代诗》季刊。

本身就对这一带充满感情的向阳说:「这样一条街区,处处可见诗的行旅,眾多诗人行踏其间,丰富了诗坛,齐东诗舍设立於此,更显意义重大。」

向阳在百忙中允诺诗舍开设研习班。他设计的入门课程,著重於现代诗的认识与启发,对象则是对诗有兴趣的一般人。

在公部门、台湾民间企业以及诗人们的戮力推动下,除了「现代诗研习班」,齐东诗舍更推出一系列「齐东沙龙」讲座、「新诗维度:新世代玩诗」、「诗的旅行」及年底的台湾国际诗歌节。诗人余光中、郑愁予、张默、陈黎、罗智成、李敏勇、朵思…无不共襄盛举,声援力挺。

与歌合体生活化

台湾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龙应台光着脚(右二)与诗人管管、陈育虹等人,在“齐东诗舍”畅谈起台湾“诗的复兴”。
台湾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龙应台光着脚(右二)与诗人管管、陈育虹等人,在“齐东诗舍”畅谈起台湾“诗的复兴”。

观念、做法的改变,以及新世代、年轻人的加入,诗坛的质与量正在改变。自2010年以来,台湾诗集的出版量出现以往少见的大爆发,女诗人顏艾琳说:「这三四年来,大大小小出版社推出的各种诗集逼近千本,我曾经一个月內收到二十多本的诗集,这个数量是以往未见的。」

今年年底,五月天及苏打绿主唱吴青峰的母校师大附中,还举办一场以现代诗入歌的「不插电」乐团竞赛,由诗人罗智成等担任评审,希望重现1970至1990年代「民歌之父」杨弦及音乐家李泰祥,將余光中、郑愁予、三毛、罗青等人的诗句一一谱成曲,並带动台湾民歌风潮的盛况!

齐东诗舍的活动一波波,让爱诗人走进来,也让诗走向大眾。呼应正展出的「诗.手跡馆藏展」,诗舍另与当地超级市场共同策划「手抄地方诗」专案,透过诗人授权,將诗人刻画故乡的手跡诗句印上杯套,让诗被更多人看见。

有了齐东诗舍的推波助澜,诗坛將会更加丰富多彩;套句向阳对齐东诗舍的期许:「让台湾成为诗的国度,培育更多年轻诗人,让诗成为台湾文化基底,进入生活,人人都具有诗般柔软的心,这就够了。」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希望树
下一篇新闻女孩与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