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彦华

Advertisements

炎炎六月天,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聚集了百多位亚、欧、美、非等各大陆116位专家学者和文化人士,进行了三天的热烈討论,希望匯合东西文明的智慧和歷史经验,进行一次融匯贯通的交流,为共建更圆融和更和谐的世界,提供路径,寻找答案。

建构和谐世界是眾生之期望,然而文明之间的隔阂经常造成沟通阻断、误解、对抗和衝突。所以,在东西两个世界之间架起对话桥樑,显然是必须和刻不容缓 的。这项旨在持续不断探索方案以实现这项愿望的「21世纪东方文化论坛」在6月6日的中国北京召开了其首届年会。而往后的每年年会的举行与地点也早作预 定,並罗列如下:比利时布鲁塞尔(2016年)、中国西安(2017年)、土耳其(2018年)、上海(2019年)、美国(2020年)、成都 (2021年)、韩国首尔(2022年)、厦门(2023年)和新加坡(2024年)。

因此,「21世纪东方文化论坛」也被视为未来东西文明探討研究和交流对话的主要国际平台,而其探索的学术成果也將成为世界与人类前途的重要参考。当 然,本届大会作为一项起点则更受到关注。研討论文总数62份,虽然数量適中,但由於出席阵容鼎盛,名家薈萃,新旧融合,並且论文內容丰富,角度多元,立论 独特,因而併发出生动火花。

当中,多位欧美顶级汉学家及东方文化研究者的演讲最为亮丽。由於个人学养有限,无法一一尽阅和参透其精髓,我只能择取其中一部份,与眾分享。

师承自中国现代儒学大师梁漱溟的美国教授艾愷(Guy Alitto)在大会中发表了《21世纪的中国文化復兴:对世界有何影响?》。艾愷教授是美国的著名汉学家,蜚声国际,曾耗费多年深入中国民间进行考察,对儒学之於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儒学之於世界的关係,有独特见解。

经济与文化的输出国

他指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化输出国」,丰富了世界各种文明,与此同时,它还拥有强大的经济影响力,生產总值冠於当时的其他文明古国。直到十八世 纪末为止,中国仍是全人类的经济与文化「净出口国」。但经过最近两世纪的沦落,中国文化与经济滯后不前。之后,直到二十世纪末我们才见証了中国经济的恢 復,和中华文化的蓄势待发。艾愷教授告诉西方人,儒学是即有宗教形式礼仪,又倡导世俗价值的一种学说。它並非宗教,却能像宗教那样给中国指供了西方宗教引 领教徒的力量。

近这六十年来,儒学在中国已近摧毁殆尽。中国已没有儒学可以输出了。它需要一套「新儒学」来应对当下中国社会之需。虽然中国官方看似很努力地向外推 广孔子文化,但若这项运动缺乏人民,尤其是人民当中的年轻一辈从心出发去尊崇、去拥护及进一步发展演绎,那么形式化地「输出」孔子和儒学是无济於事的。

中国文化的世界贡献,以及它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仍受世界期待。

驰骋於东西方哲学之间的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RogerT.Ames)则以《儒家伦理作用与人的塑造》之主题指出,东西文化与哲学南辕北辙或各自 「自成一格」(suigeneris)。他以自身在西方学界引介儒学的经验指出,习惯了自由、自我、理性、逻辑和现实的西方学子起初体会不到儒学塑造人格 的哲理,因为东方哲学中的社会与人格、是非与道德、人伦与天然都有一个隱形的关係,进而形成「最高標准」和是非机制,约束著中国人和其社会行为。这种观念 与西方的一切皆以造物者的绝对慧智和终结审判来决定对错是大相径庭的。对於西方人来说东方是玄妙、迷茫和不可理解的。

而东方世界则因为最近这一世纪的向西学习热潮,早已打开了探索西方文明的大门。所以东西方桥樑的建设是需要让西方增进对东方的理解。

对於东方文化的推广,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侯传文则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概念让东方三大文明在提振政治与经济的努中进行了新一轮的融合,从而便於与西方文明的对接。

今天,提倡东方文明復兴或重现古远丝路的精神交流,並非纯粹发思古之幽情或怀旧復古,而是在经济政治的基楚上,让远东的儒家、印度的兴都和佛家以及中东的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重新结合。

文化关係为主要关键

侯传文说,东方文明从过去两个多世纪曾经进入迷途(例如日本的「脱亚入欧」和土耳其的「欧罗巴化」)到今天的復兴,是一个解构到建构的过程。由於 「一带一路」在东方三大文明地区的经济与政治建设,这些地区的传统价值、思想哲学、文学艺术就能更密切交流,而產生融和的精神成果。同时,以更饱满和自信 东方姿態与欧洲对应。

但这並不意味东西方文明的排斥。在歷史上,古丝绸之路就让东西两方人民共享幸福。「一带一路」是让远逝了的东西方文明交匯重生。

来自比利时的欧盟文化学院前主席查尔斯.拉贾斯(Chales-Ctienne Lagasse)则从亚欧之分歧的角度来討论如何建立稳健关係。

作为明年年会主办地的比利时,拉贾斯需要为这个问题找出答案。他说,东西文明关係的第一个关键是文化关係。我们很容易因利益而建立经济、贸易关係,但价值观的差异却阻止文化关係进一步升级。同时,在追求这个关係上,东方比欧洲更显得迫切需要,欧亚关係並不平衡。

第二关键是什么性质的文化关係。拉贾斯说,2009年布鲁塞尔举行过欧亚节,但这只是展览,不是对话。当然辩论是更好的双向交流,双方各自阐述自己 的观点,这样才能有公平、伙伴、开明的关係和让双方理解对方对自己的看法。他以世界地图为例,欧洲总是把自己划在亚洲与美洲之间让自己作为「中心」;中国 则自称是「中央之国」,意识上也是世界中心。欧洲与亚洲之间都应该了解这些行为是否都潜藏著各的「霸权主义」意识。

此外,文化关係还需长时间进行文化创意和文化產业的合作。这一点上,中国与欧洲进行过许多努力。但拉贾斯认为它至少应该產生两种效果:参与者在合作中產生共鸣而自我改变过去对对方的看法;以及这项合作衍生出令对方与本方的观眾都悦然欣赏的產品。

第三关键是文化对话。从字义上看,那是要让东西方文化趋同,但实际上却应该是鼓励差异。这也就是我们宣扬的文化多元性。2005年欧盟与中国签署了 UNESCO多元文化大会议定书,拉贾斯希望大家重读条文:如何防止单一强势文化的垄断;承认与接受你国家內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接受鼓励文化多样性的普世 价值。

「21世纪东方文化论坛」的构想是新加坡画家林祥雄教授在2009年提出,並在去年与北京大学东方学院达致合作而成立。

此次首届年会的116位出席者当中,来自中国的62位,东亚及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香港、日本、韩国共39位,南亚及及中东3位,欧洲6位,非洲2位,美洲3位。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我的马华文学
下一篇新闻被种族化和宗教化的社会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