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诗巫11日讯)砂拉越人联党顾问拿督邓伦奇列举华校百年风雨路,以让大家能从华校发展历史中,了解过往的风雨坎坷路,并以此为鉴。

Advertisements

“过去一路走来,砂华社出钱出力多么辛苦。独中由董总来负责,董总的任何决定都会影响砂独中的未来,只要有任何失误我们都不能更上一层楼。”

为此,他坚持关丹批文不改,不能考统考;同时呼吁要力保华小不变质,并希望能动员华校校友及家长来加强华校董事部力量,也希望透过汇报会能使更多人明白教总事件。因为话不说不明,事要以法理情来行。

华教发展史分4阶段

在今天下午由砂拉越中区友谊协会主办、爱护华教人士协办的捍卫华教,维护董总汇报会中,拿督邓伦奇将华教发展史分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由兴办华文中小学校的拉惹时代/英国殖民地初期。该时期的砂州,凡有华族居住的市镇农村,都出资出力,购买土地,兴学办校,以董事部形式负责学校行政、经费、教职员、课程、考试等。当时的母语教育自由发展,遍地有华文中小学,母语教育蓬勃。

第二阶段,是改制的前期,也就是在五十年代。当时的英殖民政府开始推行小学会考来甄选30%小学六年级及格生升入华文中学,落选生只能选择私立英文中学就读。也因此,华文中学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少。

到了第三阶段也就进入六十年代的华文中学改制时期。殖民地政府采用麦米兰教育告书,将华文中学改制为英文中学,享有政府的办学津贴。教学语文由华文改为英文,大部份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成为津贴英文中学。全州仅有6间华文中学坚决不接受改制,保留华文中学特质,不享有政府津贴。

这6间华文中学成为独立华文中学(简称独中)。在诗巫,光民中学、建兴中学及开智中学就是当时不接受改制的学校,另有古晋一中、三中、四中。后来诗巫又催生了具天主教背景的公教中学、公民中学、黄乃裳中学。其他县市则有民立中学、培民中学、廉律中学、石角民立中学及西连民中。而许多私立英文中学也在此时出现。

也是这个时期,容纳未能上中学的华文小学学生,及坚持保有独立性的华文中学之母语教育特质,为华社民间掀起一波华文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政策错误将遗害500年

1963年,参组马来西亚宪法及协约规定砂拉越可以继续保留英文为教学用途,10年后再由中央及砂政府再协商。1974年,砂州及中央政府同意英文中小学的教学语文,由英文改为国语。自此,华文小学改称为国民型小,保留董事部及华语为教学媒介。英文中学改为国民型中学,国语为教学媒介语。独中则保留现状,教学媒介语为华文,另有以英文为教学语的国际学校也开始兴起。

“国家教育政策,每三年五年就有小改,十年就有大改。一个独裁者不要怕,他终有天命之时。但政策错误是遗害500年。可以说,政策很重要,所以要拼老命守底线。所以我们要坚守独中及华小,华小要以母语教学,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一走调就完了。尽管华小还有华语媒介语,但要小心被教改后的课程削弱等质。我们经不起冒险,更经不起失误。”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联民首届党代 通过7项提案
下一篇新闻学子收拾心情 新学年今开学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