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郑庭河

Advertisements

坦白说,一门语言流不流利,诚跟某人在中学时期是否把有关语文科考到优等成绩並无直接关係。是以,如有人到医院,看到某位医生的国语说得结结巴巴,就认定其大马教育文凭国文没考到优等,实为不负责任的瞎「定罪」。这情况就如不少中学生大马教育文凭英文都考到优等,甚至特优,但毕业后却说和写都大有问题,某些人甚至连读都不行。

同样的,不少外劳的国语说得辟里啪啦,若认定其去考大马教育文凭国文必会拿到优等,也是一厢情愿。所以拿外劳的例子来比较大马教育文凭国文无特优的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实属不当。

也有人说:医生们连专业考试都能通过,那一门中学语文考试必定没问题。说这话的人未免太不清楚学科和专业能力之分了吧?实际上,文学或语言学博士考不好中学语文考试,也不是没有的事。

涉及复杂因素

还是老话一句:语言能力其实与使用习惯大大相干,不习惯使用的语言,即便中学时期考得多么精彩,日后必定逐渐「生銹」,以至最终连外国人,如外劳或留学生都不如。

至于为何一门语言会沦为「不习惯」使用的语言,背后往往涉及各种复杂因素,如说爱尔兰语、苏格兰语、威尔斯语、新加坡马来语等,虽贵为民族语或国语,惟大部分族人或国人却不习惯使用。

这虽说乃相当遗憾的事,不过若要挽救或纠正,实在不能贸贸然採取一些有陷于民粹主义或国家主义狂热的短视和偏执手段,否则只会自找麻烦,甚至自寻死路。

我国的情况虽非如爱尔兰那么极端,但国语面对一定的使用范围、领域和层次局限,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如不愿正视国语当下所面对的问题,试图借政治高压来强行国语政策,不惜「寧为玉碎,不为瓦全」,那只会是害国,而非爱国。

考获大马教育文凭国文优等作为公务员的录取条件「之一」,其实从大原则来论还算合理,但诚不应变成僵硬的「唯一」。政府理应下放权力,让各级部门在面对具体个案时有一定的裁决自由。毕竟如上所述:单拿中学时期的语文科成绩来断定一个人当下的语言能力和工作上实际的语言程度要求,是不太合理的。

我们可以理解某些人比较容易「受伤」或「受刺激」的爱国心,但若胡乱拿国语课题来无限上纲,瞎指摘或影射他人「不爱国」、「不团结」、「不认同本土」、「不符合国民资格」,那根本是祸国殃民!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到底是张吉安
下一篇新闻10大原因 Android用户不换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