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出生在中国的王孟琦,他21岁就拿到了河南针灸推拿职业学院的毕业证,与朋友K歌时他通常是麦霸。他只是“想探索更多可能”。于是,王孟琦成了IT工程师。
作为一名先天盲人,看不到电脑,要怎么上网?怎么写代码、写程序呢?春节来临之际,《腾讯》记者带你走近王孟琦,探一探“深漂”五年,他身上的那些“更多可能”。
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边上的大厦里,记者见到了这名身高1.85米工程师,“当然回家,交通这么方便,为什么不?”王孟琦的乐观很快消除了记者来时的诸多担忧。他补充说:“我是2014年3月前后离开家乡的,每年回家一两次。”
信息无障碍,就是让盲人能上网。王孟琦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拓荒者。2014年1月17日,一则《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招聘启事》在视障者的QQ群中广泛传播。招聘者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信息无障碍领域的NGO,在此之前并没有盲人在研究会里工作。王孟琦注意到了这则招聘启事。
“给所有的视障人士打开一扇通向主流社会的大门。”在求职简历中,他这样写道。当时,21岁的王孟琦已从河南针灸推拿职业学院毕业,正在许昌市按摩医院实习。如果生活的车轮不拐弯,他会和多数同学一样,留在许昌当一名大夫,工作稳定,单位离家只有500米。
“那是种一眼就能够看到头的工作。”王孟琦说,作为年轻人他还是希望能够接触到不一样的人或事。
“当时就试着投了,其实没想到能够应聘上”。经过三轮筛选和一系列培训,王孟琦与另外两名应聘者正式成为第一批信息无障碍工程师。谈及5年前的决定,王孟琦说:“我并不觉得按摩师这个职业有什么不好,我只是想趁着年轻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王孟琦介绍,目前,视力障碍或其他残障类型的用户已经可以使用iOS、Android、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但这些平台提供的部分软件还不能很好地支持信息无障碍使用。“我们的工作,就是推动这些软件对应的公司去优化自己的互联网产品,让这些产品可以达到和健全人操作一样的无障碍程度。”
“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让我从小就融入社会。”王孟琦非常感激父母的不特殊对待,他还呼吁和自己有同样经历的家庭,像自己的父母那样,不要因为孩子身体的特殊就保护在温室里,而是应该带着他们一起参加聚会、交际等正常活动。他说:“心若光明,世界就不黑暗。”
关于未来,王孟琦似乎还没考虑得那么具体。“在这个平台上,我看到了更多的风景,谢谢我的朋友和团队。我的人生也在跟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要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