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虾雕塑是沐胶地标。

砂拉越位于婆罗洲北部,一半土地近海另一半土地靠山,沐胶市镇就是其中一个近海依河的小市镇,它在诗巫与民都鲁之间,在砂拉越州中间位置上坐镇,与河海打交道。这个地方与其他省份和城镇不同的是,这里的居民超过六成是马兰诺人,因此,这地方散发着不同的气质,呈现着不同的文化。大部分的马兰诺人以渔业和硕莪加工业为生,加上沐胶地理位置,所以人人称它为鱼虾之乡。

Advertisements

沐胶市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老城、中新城、新城。传统巴刹位于老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商店则在新城,半新不旧的商店生存在两者中间。无论在城镇的哪一处,一些比较高的建筑或是公共场建筑,如学校、商店、酒店、清真寺等,都皆以马兰诺族的斗笠(Terendak)作为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因此,斗笠不仅是名族的代表物,也是这地方的代表物。

行走,小镇慢活

沐胶是一个教人放慢步伐的地方。小城里没有公共巴士,没有Grab,也很少有德士,所以游客来到这里,出外不是靠朋友,就是靠双脚。这里没有娱乐场所,只有两个小文化屋、巴刹、渔村、小商店和海滩,这里也没有交通阻塞的问题,在任何时间外出,驾驶都顺畅无阻。

在沐胶,斗笠不仅是名族的代表物,也是这地方的象征,一些比较高的建筑或是公共场所,皆以马兰诺族的斗笠(Terendak)作为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待在这样的地方,你毋需抓紧时间去观光景点打卡,也没有急着去做的事,平常被杂七杂八的事物填满的一天,一下子空了出来,让人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可以慢慢走,细细看,从容自在。

我一开始还未适应这样的慢步调,一天内就完成了友人建议的四日行程:老城、红屋、干榜、海滩、巴刹,于是第二天再访同样地方,只是这一天,我知道了,沐胶的风景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在某一个瞬间,而收集这风景的方法就是放慢脚步,阔大遇上“瞬间”的机率。

买卖,巴刹活力

沐胶巴刹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地方,在沐胶的三天里,有两天我都上巴刹去,没买什么,就只是走走看看,就能补充元气。Pasa Tani 和 Pasar Ikan是近邻,两个巴刹加起来范围不小,它们和所有的巴刹一样,水果、蔬菜、干货、海鲜各有各的区域,不同的是,这巴刹设在河边,海鲜区靠近码头,很多渔船和民船停泊在那儿。每天出海回来的渔船在码头卸货,渔获马上被收购,一下子就摆在档口上售卖。所以,这里的海产很新鲜。

巴刹里的生命力。

巴刹前的路边有许多土产摊位,那里有一个炭烤鱼档,档贩买了鲜鱼烤熟后,配上自制辣酱卖给顾客。我忍不住买了一条烤沙丁鱼,拎到巴刹小贩中心的咖啡档,点了杯咖啡,就这样与友人和档主吃喝起来,我们没沾酱吃,单纯品尝鱼肉原味的鲜甜,我觉得这样的品尝,是对鱼、对渔人和鱼贩最好的致敬。也觉得,这样子在巴刹吃烤鱼,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连结,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浓浓的人情味,透过手指上的一撮鱼肉传到心里。

流动,水上往返

抵达沐胶前,我在小飞机上看到好几条沐胶省的河流,这些大大小小赤褐色的河道,弯弯曲曲沿路与其他小河或支流碰面,汇聚成更大的河流,然后经过海口流向南中国海,就像在喷水的水管一样。

一日闲来无事,我坐在巴刹后方的码头上看沐胶河,还有河上人民的生活。沐胶河对岸的村民驶船到巴刹采买,上岸时将小船停泊在巴刹边的码头,买好蔬果就驶船过江,接着另一村民驶船到岸,小船停泊在同样的地点。除了‘私家船’外,码头也有一辆收费舢舨,每日从对岸载送村民往返两岸。这样的一来一去,这样的日常,对于生长在城市里,自小以车代步在柏油路上穿梭的我来说,有种是异也是同的感觉。

迪廉河畔有许多的村子,居民住在沿河而建的高脚屋里,很多户人家都备有小船作为代步工具。

除了渔船和民船,商船也在沐胶河上航行,这些比较大型的船只,有些运载煤炭到发电厂(沐胶省电能来自煤炭发电厂),有些运送货物到内陆。沿着迪廉河直上,那里有许多的村子,居民住在沿河而建的高脚屋里,其中当然包括马兰诺人。车子经过迪廉河时,我总能见到一排排绑得整整齐齐的硕莪树桐浮出河面,马兰诺人利用河道运送这些硕莪树桐到加工厂,而硕莪树只生长在沐胶和拉叻一带的泥炭沼泽林里。这么一看,居住在水一方的沐胶人民,尤其是马兰诺人,他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河海息息相关。

叙说,民营博物馆

沐胶虽小,但这里有两所很不错的小型博物馆,一所名叫Lamin Dana,另一所是Sapan Puloh,皆由平民独立经营,也碰巧都在迪廉村里,想要了解马兰诺人的话,这里是最好的课室。

Lamin Dana在马兰诺语的意思是“传统”,而Dana的意思是“屋子”,Lamin Dana合起来,在这里指的就是一所马兰诺民宿。这间两层楼的马兰诺传统长屋原本是迪廉村里的一间民宅,大约七八年改装成民宿兼博物馆,除了为旅客提供住宿之外,也是个小型展览馆,展示各种马兰诺族的日常用品、艺术作品、传统乐器与家具等等。

沿河生长的硕莪被砍下后,由工人将树桐棒好,用河流运输到河岸边,送往加工厂。

在这里小住的访客,除了可以欣赏传统舞蹈表演,还可以乘小船参观村庄,观赏硕莪粒的制作过程,学习做马兰诺族的手工艺品,并能吃到马兰诺美食。不过,这些都不是最精彩的部分,住在村里到村里闲逛,看村民的日常生活,与他们谈话交流这才是了解沐胶亲近更重要的一步。

Sapan Puloh与Lamin Dana只有一个路口的距离。Sapan的意思是是马兰诺人主屋边的“别馆”,而puloh是指小岛,Sapan Puloh位于两条河之间的三角洲,是馆主住屋的别馆,因此馆主给了它这个名字。

沐胶的海看起来像三色奶茶,有三层不同的颜色:赤褐色、土黄色、深蓝色。

虽然在规模上Sapan Puluh馆比Lamin Dana小很多,但这里的收藏品更加丰富齐全,也更加完整地介绍了马兰诺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其中包括传统服装、节日仪式、婚嫁和丧礼习俗等等。馆主的解说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原来在中国清朝时代,马兰诺人就通过商业活动与华人常有接触,因此在一些文化上受到华人影响,比如他们的手工艺品上就有龙的图腾,家庭用品中也有中国陶瓷器。马兰诺人虽然是少数名族,但是少数并没有浇熄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那份心,即使穿上新潮T恤牛仔裤,他们戴上斗笠、吃着鱼生硕莪糊,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我开始对这个名族有了多一份的尊敬。

寂度,慵懒午后

行在水一方,我这一路上在不同的地方看南中国海,我的行脚越是往砂东北去,所到达的海岸就越长,从远处观望,沐胶的海看起来像三色奶茶,有三层不同的颜色:赤褐色、土黄色、深蓝色,为什么?因为沐胶河流经泥碳沼泽地,带着赤褐色河水流入大海,河水与海水相遇融合形成了三种颜色。

沐胶的沙滩很长,而且人烟寂寥,在这样的地方,看海、散步、听浪或是躲在树荫下看书、睡个午觉,都是很好的休息。不是只有旅人才会这种闲情逸致,不少当地人也爱带着一家老少到海边野餐,毕竟沐胶没有其他娱乐活动。

走在退潮中的沙滩上,空间的长度和时间的宽度,让心很自然地沉淀于天地海之间,尽管潮间带的生物陆续出现,海鸟来回翱翔,海浪不断,但是在五官上,所接触的人事与物少了很多很多,天是空的,海是空的,沙滩也是空的,待个二十分钟就感觉自己陷入了以更宁静的世界。这样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弹涂鱼、螃蟹都会成为焦点,成为你当下唯一的伙伴,于是人不知不觉开始用五官来感觉这周遭,开始把细小沙球当地球,用心看待。至到太阳用金黄色光芒把你剪影照在沙滩上,你惊觉自己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当别人问你,做了什么,你就只是说,什么都没做。对我而言,这就是沐胶沙滩的美。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男童玩耍爬进洗衣机 不幸被困窒息亡
下一篇新闻老奶奶说七月半家里闹鬼 医生:罹患DLB导致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