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庇7日讯)6月5日上午7时15分,在沙巴州离兰瑙数里外之神山发生6级地震。据悉,这是本州40年来能测出的最严重之地震。

Advertisements

这次地震波及多处地区,在神山以外虽未带来伤害,但令许多亲自经历地震而“摇晃‘的居民都心有余悸,言谈中都还有“惊慌和害怕”。

在今日网际网络如此普及下,新闻传递快速,加上有一些网民惟恐天下不乱而乱贴不正确的图文,手机也讯息乱发,加剧了民众的心理压力。本区资深社会工作者黄侯民硕士提醒民众,这种天灾之“余波”,也可能会对一般市民带来“灾后创伤”。

天灾人祸之发生是防不胜防的,一旦发生则必然带来一定程度之冲击,从日常生活中一般受到冲激后之反应就可窥见一二。

自从这6级地震发生后,对沙巴居民而言,这鲜少经历天灾,也被称为没有天灾之“风下之城”却被这地震之发生,攻破了这信念和事实,意即“沙巴是一个有天灾之地”。若以偶有发生之意外或人为因素所带来的灾害而论,本区人民都可能面临“灾难”,也可能带来“灾后创伤症候群”现象,不得不提高警惕。

马来西亚华社辅导协会理事兼沙巴家庭关怀协会会长黄侯民硕士指出,近来频频发生的危机事件,已深深干扰到人民之日常作息和心理。就灾后创伤之压力反应观点,一般人多是从媒体如报章、新闻报导得知消息,这些新闻报导方式及内容多是尽可能根据事实和求证后刊出,但一般人的情绪可能会一时负荷不来。

就灾后创伤心理而论,这是第四层面之灾后创伤,一般反应是有意避开这类事件之报导之逃避行为。有则不断寻索这类新闻,在纲上追索,或不断谈论不休。少部分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或有时会莫名恐惧。黄氏指出,若此类现象出现,只要不超过一周,还属健康的现象;但若出现症状严重或超过七天,最好去看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

黄氏指出,这地震之发生,提醒教育团体、社团或非政府组织、政府当局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心态,坐言起行马上着手拟定如何应对灾难之准备。就心理和心灵创伤层面,需要开始学习“危机介入”或“灾后创伤减压”之知识和技能,以协助受影响之灾民在重要的时间内做“危机介入”减压处理,以协助灾民或受影响者之心理创伤减至最低。根据学者之研究及临床实证,若灾后创伤没有及时处理,将来生活中面临另一个冲击或重大压力时,引发忧郁症之机率将明显提高。

根据报导,本次地震后余生之灾民表示不敢闭上眼睛,因为一闭上眼睛,灾难时的情景就重现,带来内心更大的恐惧。这就是所谓的经验重现中的“回到当时”之错觉(FLASHBACK)。这种现象在灾难后之几天内不断重现,尚属于“非常状况下的正常反应”,若这现象维持一周以上,最好寻求心理辅导员或心理治疗师协助。

除了天灾外,一般意外或危急事件之发生,也会为当事人及其家人或亲友带来“灾后创伤”,因此教育团体或相关组织,或个人需要学习基本的“危机介入技巧”或“减压处理”,这不是一般心理辅导,但却是心灵或心理之“急救”技能。有心理辅导技能基础者来学习则事半功倍。

黄硕士指出,面对危机事件发生时,要能临危不乱是要先有一些心理预习。要有防范的预备,需要有危机意识之醒觉。因此居安思危之时,各组织或相关团体需要安排这类之训练,让一些成员学习此技能,并且把曾经受过训练的组织起来,在发生事故时,就能随时动员以投入“救灾”、“危机介入”之行动。

我们不要因为灾后创伤而停留在惊恐中,也不要因“自我保护”而变得冷漠,但可以从灾难中学习如何面对及应对,提高危机意识,在安居时防范未然,进而能处变不惊。相信在策略性的实践培训及提高危机意识之传递,社区民众才渐渐的更有成熟的生命力和承载力,去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陈树平感谢本地向导 无私付出全力拯救
下一篇新闻鹰阁医院17狮城伤者出院 1男童加护病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