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参与者与主人在茶室内合影。

(馬來奕8日訊)詩裡亞中正中學成人書法班導師等人,在學員江麗麗的安排下,日前與汶蜆高級職員西浩堺一家,品茶論道,體驗正式的日本傳統茶道,並在享受日本茶道的文化氛圍中,談茶論道,交流中日茶道以及文化。

Advertisements

一行在西浩堺及夫人西裡香、掌珠西夏香的說明及展示下,認識了日本傳統茶道、觀賞烹茶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學習品茶的禮儀。在充滿儀式感的過程中,享受了積淀深厚的茶藝和茶道文化,與中國傳統的茶藝大異其趣中,又有千絲萬縷的牽連。

所體驗的日本茶道屬於《表千家 – 千宗左》流派,莊嚴的儀式感和講究的儀式和用具,讓品茶升華到文化的最高境界。

據堺紹,茶道文化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並建立不同的茶道文化體系。

日本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多年曆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為中心,一代接著一代使得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

現如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係,其中以“裡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

自千利休亡故之後,千家流派也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晚年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是”三千家”的由來。

三千家分別是“表千家”、“裡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1、表千家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總堂茶室為”不審庵”。
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

2、裡千家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實行的是平民化路線。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裡千家。

3、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除了千利休的後代流傳下來的“三千家”之外,日本現代還有幾支較為著名的流派,包括:藪內流派,強調”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主要擅長書院茶。野村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新石流派,屬於日本茶道“江戶諸流派”中“石州流系”,對後世影響頗大,並曾占據過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創始人片桐貞信,片桐本家,在江戶時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風而建立的流派。

除此以外,日本茶道還有其他流派如:安樂庵流、怡溪派、上田宗個流、有樂流、遠州流、大口派、織部流、萱野流、界(土旁)流、三齋流、清水派、鎮信流、奈良流;南坊流、速水流、普齋流、久田流、藤林流、不白流、不昧流、古市流、細川三齋流、堀內流、松尾流、三谷流;小笠原家茶道古流、瑞穗流、雲傳心道流、壺月遠州流、覺花一心流等。

根據西夏音堺紹,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專門泡茶和喝茶的《茶室》。由於環境關係,只能從影片中看到日本的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榻榻米”為度,小巧雅致,結構緊湊,以便於賓主傾心交談。茶室入口高度不超過70釐米,意味著要想進入茶室,必須彎腰低頭鑽過此門。
茶室的狹小入口充分體現出千利休所堅持的茶道平等與謙卑精神,也就是說,無論是天潢貴胄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彎腰入茶室。

在位於巴拿嘎汶蜆宿舍中,模擬了一間茶室,茶室分為床間、客、點前、爐踏等專門區域。室內模擬設置壁龕、地爐,床間掛俞慶在律師的《茶道》二字,配置皇室人偶和飾物。

茶道舉行時,穿著和服的女主人西裡香先在門外迎賓,雖然進入茶室後,強調不分尊卑,但頭一位進茶室的必然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為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入室。來賓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主客面對而坐,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

雖然沒有正式的茶室,但茶具卻一應俱全,小巧且精緻。
茶釜:茶道會中燒水用的鍋或壺
茶碗:飲茶所用的器皿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
茶杓:從茶罐取抹茶粉的用具
茶筅:圓筒竹刷,是將竹切成細刷狀製成。
茶罐:盛茶粉的小罐子
建水:廢水的儲水器皿
地爐:位於地板裡的火爐
壁龕(墻壁的裝修):掛軸、花入(插花瓶)、香盒
除此之外,還有配茶的點心等物件。

這些琳琅滿目的茶具體現出茶道會儀式的複雜以及主人對客人的用心和熱忱,也體現出日本的茶道會的認真精細。

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飲茶方法,源自中國唐代、宋代和明代。當天為書法老師們準備的是表千家的抹茶茶道。

日本的茶道有繁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

主持人的動作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示範的同時,也詳細的加以說明,並回答賓客問題。據了解,抹茶道也稱亦叫做“茶之湯”,使用的是末茶。其飲法是由宋代點茶道演化而來。只是宋代採用團茶,還需羅碾烹炙,而日本採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 抹茶道基本流程如下:
  • 備具潔器:將茶碗、茶筅用溫水潔淨,擺置抹茶基本茶席。
  • 投茶注水:極其精細的抹茶倒入茶碗,將水溫80℃左右,約20ml水注入茶碗。
  • 調膏加水:用茶筅在碗中攪動,使抹茶與水融合,稱為調膏。
  • 擊拂抹茶:繼續加水約40-60ml,點打茶湯,至茶沫起。
  • 奉茶敬客:點茶完成後,雙手捧起茶碗,品飲或將抹茶奉給客人。
  • 客人在接到茶碗以後,稍稍轉動茶碗,使得嘴巴不會貼著茶碗的正面,這表達了客人對主人的尊敬之心。
西浩堺一家与张永发(右)茶后品诗。

各位書法老師選擇傳統的跪坐方式,體驗最傳統的品茶方式。整個茶會的進行過程中,平等友愛謙卑貫穿始終,這也是茶道會的精神所在。這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整個流程十分繁瑣,處處體現著儀式感。經過千餘年的歷史積淀,茶道已經深深融入了日本的民族精神,成為日本特有的文化形態。

在茶會上,主人的茶事做法和客人的茶器鑒賞,及主客心領神會為環節的一整套繁縟複雜的禮儀。它既細膩典雅,又莫測高深,同時還對時令、場所、道具、等級、規格的考究費盡心機。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奉茶待客。
精美的食品,配合茶道食用。
茶釜内部的特殊设计。

由於茶室的傳統規格,來賓們分兩批進行茶道的體驗,隨後還討論了中日茶道的文化異同,展延至文化習俗的探討,如中日間席地而坐的各種跪坐方式,行走時“步”與“趨”的不同,一直到書法、唐詩等文化交流。

張永發還贈送主任他親筆寫的草書《寒夜》,主人家馬上可以依據說明,用漢字寫出全首詩,再將文化的層次再度提升。

這一場中日文化的交流,豐富了彼此的知識,提高了文化的交流。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总监劝勿再到市区 闽昨增191确诊
下一篇新闻保佛30甘榜入口竖牌子 谢绝外人造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