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冠病大流行,让不少人失去工作、自由,甚至是挚亲,翘起嘴角这个简单动作,也逐渐变得困难。你有多久没有展露笑颜了?

Advertisements

当我们在面临短暂压力时,无论是否真的觉得心情愉快,不妨尝试拉开一弯微笑;根据心理研究,笑容能让一个人感觉更好,甚至产生更强大的力量。

俗话说:“没有笑容,再美的衣装也是枉然。”我们常认为,当我们感受到好的情绪时,自然会笑开来。但你可知道,就算是假笑,也能提振你的心情、舒缓压力。临床心理师梁耀文说,根据面部反馈假设理论(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会直接影响自身情绪。我们的大脑一直在监控身体所发生的变化,它会分析我们的姿势、心率、呼吸、面部表情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感受。

在心理科学协会期刊《心理科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心理学家塔拉克拉夫(Tara Kraft)和莎拉佩斯文(Sarah Pressman)让参与者发自内心微笑、标准微笑(假笑)和中性表情,同时进行高压任务,期间收集参与者的心率和压力水平。“结果发现,所有微笑参与者,无论是发自内心微笑还是标准微笑,都比挂著中性表情的参与者都能更快地从心理压力中恢复。”由此可见,在压力下保持积极的面部表情对生理和心理都有好处,无论一个人是否真的快乐,在短暂的压力下微笑,可以帮助降低身体压力反应的强度。

你的微笑,也可以感染他人

经常脸带微笑不仅能舒缓自身压力,更能提振身边其他人的心情,正如德雷莎修女所说,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微笑能成就很多事情。“比方说,当你大声地喊著,对方还以微笑,你有什么反应?一般下意识地,我们也会回应一个微笑。”曾有研究人员进行一项研究,同时间看了两组分别为高兴和生气的照片时,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出现相同的表情。即使在无意识下,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也可以感染他人,导致人们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体验相同的情绪。“微笑是免费的,我们不需要花大钱,就能让身边的人有多一点的正能量。”

情绪波及的程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当一个人快乐时,社交网络效应可扩展到三级之外,朋友的朋友也感觉得到。史丹佛大学研究也显示,情绪感染也会透过数位媒介散播出去。一个针对近70万面子书用户的研究显示,人们会对社交媒体的贴文情绪照单全收或有镜射反应。“然而,如今的社交网站上充斥著各种负面情绪。过多的负面情绪或假新闻只会让人更焦虑。”“问心理 Ask Psychologist”是由梁耀文成立的心理健康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透过这种正能量与安全的社交平台,与明白你的人互相陪伴,互相鼓励,也可以得到一些免费和相关的心理服务。”他续说,平台上设有一个心理吹水站: 用户可以在这里分享生活上的任何事情或者心里上的烦恼,让自己不再自己孤单一个人面对。

心理健康平台“问心理 Ask Psychologist”创办人兼临床心理师梁耀文说,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不仅让我们感到压力培增,更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包括:孤立、孤独、经济压力、沮丧、抑郁、情绪麻木和无法应对,甚至到了无法承受的一个阶段。
心理健康平台“问心理 Ask Psychologist”创办人兼临床心理师梁耀文说,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不仅让我们感到压力培增,更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包括:孤立、孤独、经济压力、沮丧、抑郁、情绪麻木和无法应对,甚至到了无法承受的一个阶段。

活在当下,减轻焦虑

“一个人之所以会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未来感到迷惘,就好像我们谁也不知道疫情何时会结束,我们何时可以回到正常的轨道。”梁耀文续说,活在当下有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感。他同时建议可以透过多个管道抒发情绪,包括找值得信赖的人聊天、写日志、运动或画画、跳舞等等。此外,英国焦虑症协会(Anxiety UK)亦建议练习所谓的“苹果技术”( Apple Technique) 来应对焦虑和忧虑:

◎觉察:注意并觉察到“不确定性”的感觉开始在心中发酵。

◎暂停:不要像平常那样反应。选择完全不反应。停机,并呼吸。

◎退一步:告诉自己这感觉纯粹只是因为担心,要求有“确定性”感觉的需求没有帮助,也没有必要。这只是一种“想法或感觉”;不要相信你的所有想法。思想不是陈述或事实。

◎放手:放掉思想或感觉: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不必回应这些想法跟感觉。你可以想像它们如气泡或在云中飘走。

◎探索:探索当前时刻,因为在当下的这一刻,一切都很好。注意呼吸和呼吸带来的感觉。注意你脚下的地面。环顾四周,注意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可以触摸的、闻到的。立刻这样做。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转移到那些需要被注意的事情上,或你焦虑“之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或者做其他事情,全身心地转移注意力到这些事情上。

无限期封城 留心身边人是否行为有异

根据警方数据,2020年的自杀案例为631宗,高于2019年的609宗。2021年首3个月,警方就接获336宗自杀投报。“疫情持续了一年多,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防疫意识已经提升,但是生活受到诸多限制,造成经济困境,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间接导致有意轻生的人数递增。”梁耀文说,大家一般会认为,有自杀念头的人都是面对抑郁症的群体,但放弃生命往往是基于霎那间的冲动,例如不堪经济压力问题、关系破裂等。

根据社团法人台湾自杀防治学会,自杀者的心理状态3大特点;矛盾、冲动和思想僵化。“自杀者对存活或者死亡感到矛盾,像是有人可能在冲动的情况下选择自杀,尽管他本来希望自己可以活下来。”他强调,现在有很多辅导热线,大众其实可以去寻求帮助。“在疫情这期间,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身边的亲友、家人或者是否有异常的行为或想法。”

访问中,梁耀文也提到“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模仿特定人物或方式所进行的自杀行为,名称出自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所掀起的自杀风潮。“最近无论是报章或社交媒体都在报导自杀身亡的案件,这确实存有‘维特效应’的隐忧。”因此他建议大众媒体,在做出任何与自杀相关的报导时,尽可避免自杀目的和方式,并附上求助方式,以防憾事再度发生。

【东方网关心您︰请给自己一次机会】 
Befrienders 心灵扶助会(24 小时):03-7956 8145
爱心线(周日至五 8pm-10pm):03-79815300 / 5301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生命线(周一至五 10am-12pm;6pm-10pm)(周一、周五 2pm-4pm)(周六 2pm-5pm):03-42657995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移民局:自年初9241偷渡客被捕
下一篇新闻豪华休旅车翻入谷 司机重伤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