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从新闻中看到以为安全存在银行中的存款被盗取,面对越来越专业的高智商不法分子,诈骗模式层出不穷,看著别人银行存款被掏空的伤心欲绝,或许有一天,自认戒备心态很高的我们也会被陷入诈骗漩涡中。

Advertisements

时代不断的在进步,科技越来越发展,连骗子也紧随时代及科技步伐在迈进,俗话有一句:“骗子不可怕,最怕骗子有文化”,他们了解受害者心态,明白消费者的贪小便宜,充分掌握时事,了解身为“人”内心担心被诈骗的恐惧及贪婪的习性,于是他们从“电信诈骗”过渡到了买卖生活的刚需,利用生活上的琐碎小事引我们入局。

当我们自以为自己不会这样容易受到电信诈骗的圈套,骗子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时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今大家已经知道了网购下载APP会带来危险,但大家以为只要不下载APP就了事,最近的新闻却指出可能一接获陌生电话或回复陌生简讯,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被盗取的风险,那岂不是活在已经唯恐的时代了。

根据马来西亚警方的数据显示,我国每一分钟就有五到十人沦为网络诈骗案的受害者;其中,网购骗案的受害者最多。资料指出,过去三年,当地共发生5万1600多起网络诈骗案,涉案总额超过16亿1000万令吉。其中,网购骗案达1万8800多起;其次是贷款骗局,有1万5500多起。单单在2022年首五个月,全国一共接获7021宗诈骗案投报,涉及损失金额高达2亿1229万。

不法分子之所以成功得逞,最重要是他们将消费者的渴望、贪婪及恐惧掌握在手中,比如说过去骗子是利用政府单位制造人民可能洗黑钱或被控的恐惧,要求受害者寻找警察帮忙,但这些警察也是自己人,因为担心害怕,轻而易举控制受害者将钱转帐给他们;而如今则是通过生活的刚需要求你下载APP来盗取你的手机讯息,再将银行里的钱转账掏空。

活在这个诈骗时代,“高度谨慎戒备”仿佛是我们必须要有生活状态,任何时刻都不能轻举相信陌生的电话或电邮,进入大数据的世界,人们已经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电子钱包,甚至朋友圈慢慢的释放我们越来越多的资讯,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都是让诈骗集团有机可乘,你泄露得越多,他越清楚你的动向及喜好,甚至是性格,因此我们是否需要考虑,避免过度暴露私隐在社交媒体上。

在科技越来越透明化,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虽然国家银行已经就银行被盗取的事件发出指示,要求银行更谨慎安全措施,若因是银行疏忽则必须做出赔偿,我们不希望等到亡羊才来补牢,除了祈祷诈骗集团不要看上我们外,最重要的是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定期更换户头密码、每天养成银行户头的习惯、注意手机的简讯,减少暴露太多隐私在社交媒体,避免使用链接外面WiFi进行线上交易活动等。

我们要了解,当前诈骗犯罪已经不是一个单打独斗,往往是有组织、成规模的,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网络诈骗产业链,然而当前的法律难以严惩这些诈骗分子,或者是打击犯罪的政府单位仿佛都看起来素手无策,人民只求先自保,提高戒备心,好好保护好我们的资产,避免成为被诈骗的一份子。

评论: 林艾萱(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工程部长:泛婆大道 5个棘手项目会延误
下一篇新闻保姆挖鼻屎塞进2岁童嘴巴 家长震怒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