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旅游、文化及环境部长拿督嘉菲里为《婆罗洲犀牛的悲剧》一书主持推展。

亚庇22日讯|当最后一只苏门答腊犀牛2019年宣告死亡,沙野生物保育专家矢言不会再让沙巴任何动植物品种灭绝悲剧再发生。当局目前在为婆罗洲小矮象、野生水牛及穿山甲等进行特别繁殖计划,准备未来透过科学为它们繁殖下一代。

Advertisement

总监阿古斯汀东卡说,若要防止动植物灭绝要预早采取行动,否则日后为它们繁殖工作会倍加艰难,甚至机会渺茫。他是今为著名动物保育专家拿督约翰潘博士撰写的《婆罗洲犀牛的悲剧》一书推展礼上如此表示,该书是由州旅游、文化及环境部长拿督嘉菲里主持推展,阿古斯汀的讲稿是由副总监罗伦南代读。

他说,采积极干预手段预防稀有品种灭绝是必要的,包括执行法律,同时也要保育稀有动物品种栖息地。在潘博士书中提及,踏缤野生物保护森林内5公顷土地原是旧木山路,但被保养为草地后,当地一批野牛(Banteng)数目在1年内增长不少,是过去3年3倍。

他补充,在踏缤另有一块森林是小矮象栖息地,亦列保育森林。

「只要森林被列为保育区,小矮象发现里面有足够的食物,它们就会选择住在里面。」

他说,沙巴有11种野生动物物种,包括穿山甲、太阳熊和云豹等,目前使用先进辅助生殖技术,含有精子的精液样本保存在液氮中,并会将样本移交予沙巴大学山打根校区可持续农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