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生不能够穿裙子,也不可以喜欢粉红色?”

Advertisements

“为什么学校一定要每天唱国歌和校歌?”

“为什么我不可以玩洋娃娃只能玩玩具车?”

“为什么”是所有大人们最害怕的三个字,尤其是孩子们满怀希望的用“为什么”来跟大人们询问一些很根本、习以为常的问题,而大人们从未思考过为什么时,这三个字就会让场面陷入某中尴尬的情况。

“为什么”这三个字很多时候都可以直捣问题核心,而吊诡的是很多问题的核心会动摇个人的理念、世界观和信仰,所以形成的结果就是冲突和撕裂,所以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能够对所有事情抱著好奇心,又同时在想办法用搪塞的方式堵著他们的好奇心,避免他们造成整个信仰的崩塌。

面对“为什么”,我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习惯的,就是直接给一套标准答案并且用大人的威严直接把还未出口的“为什么”压下去,让提问者闭嘴,并且接受赋予的标准答案,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没有解决提问者心中的好奇,但却能够把所有难以回答的问题堵上。

第二种方式是大家一起探究“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大人并不一定能够回答一些基本的“为什么”,比如为什么男生不能穿裙子?既然无法回答,又不想用威严堵上所有的问题和扼杀好奇心,或许可以让小男生穿上裙子试试看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整理他的经历与感受,再请他去问问身边的人看见他穿裙子是什么样的想法,让孩子能够真正的理解当中的“为什么”。

这种方式没有效率,也可能会造成各种意想不到的效应,结果也可能是无法解决原本的“为什么”,并且引出更多的“为什么”。

上述两种方式正好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教育现场,第一种方式是过去学校教育行之有年的教学模式,学生不需要问为什么(甚至不允许被问为什么),所有的学习内容、校规规范等都是由上至下的被告知,学生只需单方面接受,无需探究为什么,最后能够在考试评量上获得高分即可。

教改方向

而今天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则是要推动第二种解决“为什么”的方法,透过探究式的教学互动,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为什么”,而老师并不会直接给予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会透过活动、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原因,并归纳分析其中的结论。这种模式会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时间,甚至可能会得到与原本预期有落差的结论,但这样的方式却能够真正做到素养导向的教学成效。

前者老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这种方式效率高,所有的学习情况都能够被全程掌控,学生无法享受知识探究的乐趣,很多时候会坠入为何而学的困境。后者老师只是扮演学习的辅助角色,学生自主学习,对各种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和归纳,学习成效和结果可能不是老师预期那么完美,但学生却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且维持其最单纯的好奇心。

今天的亲子互动、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够再延续过去权威式的单方面交流,开放式探究学习及素养培育是年轻一代在全球化、数码化发展的未来必备技能,更是区别人类与机器最根本的基础,如果大家仍然被效率和成绩局限,那孩子很可能在全球数码发展浪潮中被数码科技取代。

评论: 黄瑞泰(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张永奕:马币风暴下,国行穷途末路了吗?
下一篇新闻黄金祥:西方白左之 虚伪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