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币交易所FTX声请破产,害惨一堆大大小小的投资人,凸显出这个市值原本是零、去年飙上3兆美元、如今却又蒸发大半的加密币业,显然应该受到监管;但若是受监管,想必也无法存活。加密币业终局近了吗?

Advertisements

加密币中知名度最高的比特币如今市价已跌破1.7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在去年影星麦特戴蒙「财神偏好勇者」广告首映(当时比特币价格超过6万美元)后买进比特币,这笔投资已傪赔70%。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18日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说,资产价格下跌本是常事,Meta(昔称脸书)股价去年登顶后下滑,至今跌幅和比特币一样惨。光是价格滑落,不表示加密币就完了,还是有一大票铁粉不离不弃。

克鲁曼指出,比价格更能透露加密币业气数将尽的发展,是加密币机构垮台。全球第二大加密币交易所FTX最近就声请破产。媒体报导显示,经营者可能擅自取走存户数十亿美元的钱,或许挪用来支撑姊妹公司Alameda Research,但未成功。

更该问的问题是:像FTX或Terra(5月倒闭的所谓「稳定币」发行商)这样的机构,为什么当初竟会成立?

2008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一篇白皮书,标题是「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启动了加密币运动。根据这份白皮书,整个概念是,以加密技术认证的电子代币,应该可能让人们绕过金融机构。若想把资金移转给别人,只要传给对方一串数字— 称为金钥(key)—不需委托诸如花旗、Santander或其他银行来记录这笔交易。

克鲁曼说,罪犯除外,为什么有人想这么做,原因仍令人想不透。支持者常说,2008年金融海啸是他们提倡加密币的动机。但那场金融危机自始至终不曾毁坏支付系统—个人透过银行进行资金移转的能力。

打造一个不需要托付金融机构的货币体系,这概念有意思,或许值得一试。然而,14年过去了,加密币在迈向「扮演传统货币角色」方面,几乎毫无进展。用于日常交易,加密币太笨拙;价值太不稳定,波动太大,也不适合用来储存价值。事实上,不厌其烦自己持有加密金钥的投资人仍属相对少数—遗失的风险太大了,例如储存金钥的硬碟可能被丢弃,最后落脚垃圾掩埋场。

更多人的做法,是透过Coinbase、FTX这类交易所买加密币。这些机构收了你的钱,然后代为保管你名下的这些加密代币。

由此看来,这些交易所(实质上就是「金融机构」)之所以有能力吸引投资人,靠的就是投资人的信任/托付(trust)。换言之,整个加密币生态系基本上已演变成当初它想取而代之的东西:金融中介者组成的体系。而这些金融中介者的营运能力,全倚赖客户对他们的信任。

这么说来,有何意义?加密币业顶多只是把传统银行业换上新包装罢了,有何基本价值可言?

再者,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信任与否,一部分要看通不通过政府的检验:政府监管银行,监管业者能承担多大风险,并且对许多存款提供担保;加密币业则大致仍未受监督。所以,投资人必须仰赖企业家的操守和能力。

现在呢,结果如何?

力挺加密币的支持者爱说,先前所谓加密币即将灭亡的预言,一再证实是误判。的确,比特币和其他加密币不能真的拿来当钱使用,不表示就毫无价值,黄金不也是如此?

但若政府终于采取行动监管加密币相关公司,他们将无法再夸口承诺不可能实现的高投资报酬,那么,这些公司相对于一般银行,还有什么竞争优势可言?即使比特币价值没跌到零(仍有此可能),有充分论据可说,数月前还显得庞然矗立的加密币业,如今正步向逐渐被世人遗忘的下场。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世界杯传出“禁止卖啤酒” 卡达尔惹怒世界球迷及赞助商
下一篇新闻【滚动报道】第15届全国大选投票(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