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成为第10任首相,这过程中是一个漫长与需要各种政治角力的阶段,需要与各政党协商与妥协立场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门票进入王宫宣誓;也就此背景,严格而言不能说是希盟政府或是安华政府,反而只是称呼为“团结政府”。

Advertisements

目前的政治局面以及政府合作模式也遭受到国盟领袖的质疑,认为若无法满足国阵的政治要求,随时会面对垮台的局面。但事实是否是如此,就要从各党的利益以及政治环境探讨。

1119的全国大选成绩国阵只拿到30个席位,曾在巫统口袋的多个国席都被国盟夺走;甚至连希盟的堡垒区也是面对一样的情况,从各选区的得票率而言,如果是三党竞争之下,即使希盟赢得该选区,但第二高票者很多时候是国盟。也就是说,马来选民不再将国阵列为第一选择反而是支持国盟。从投票行为而言,马来选民从过去的两个版图形成了三个版图,过去的国阵的支持者逐渐转向国盟。

依据万宜前国会议员王建民分析,依据第14届和第15届大选的族群选票成绩观察,希盟流失了部分马来支持者,从第14届的37%降至第15届的28%,而华裔及印裔选票是有逐步的上升。

也就是说,在三股势力竞争之下,希盟只能拿到不到30%的马来支持,难免会被以马来政党为主的国盟嘲讽在缺乏马来人的支持下成立中央政府,缺少稳定。这也是为何希盟希望能够与国阵共同组成联盟政府,除了各族群比例平均,更重要的是在巫统的支持之下让中央政府具有“政治正当性”执政中央。当然,这也会延伸到组成内阁成员各政党的比例。

希盟需要国阵的支持去巩固政治权力之外,更需要巫统的马来支持者,让“团结政府”具有足够的马来代表性,让成立中央政府的过程中减少民众对于政府的敌意(大部分的马来群众依然会受到政党的影响,认为政府主要的核心人物以民主行动党为主),这也方便在日后推出的政策以及法案上减少族群冲突及政治口水。

在各联盟都无法得到过半的席位之下,希盟主动与国阵联组政府的谈判,是比国盟来的更有正当性。在没有一个联盟获得过半议席之下,拥有最多议席的联盟优先拥有组内阁的权力,也就是说希盟能够与其他联盟谈判组联盟,若谈判失败就由其他联盟自由的组成政府。

巫统与国盟难合作

在国阵和国盟,两股马来人势力中,希盟与国阵的联手,是能达到互惠互利的;当两个联盟互相需要,以及可满足政治利益上的需求时,在谈判的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协商。毕竟,巫统是难以和国盟深入合作的,彼此在政治光谱上相似,也争取同一批选民,彼此的竞争大于合作,从大选成绩而言,国盟就抢走了国阵不少席位。

因此,希盟与国阵合作组成政府,当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过去处于政敌的情况之下,要如何说服各党的支持者,在各种敏感议题上,安华是否成为中间人协调各政党的利益冲突;这关系的合作不仅是在中央层级,甚至部分州属也是会受到影响。而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明年8月前的6个州选,要如何应对国盟的来势汹汹。

安华在外要处理如何与各政党领袖的沟通协调,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2023年财政预算案;在接下来的100天以及数个月安华必须提出让民众有感的政策,因为民众的感受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州选成绩。

再者,安华需要在党内及联盟内栽培更多新的面孔成为接班人,不仅需要重建马来西亚体制,更需要强化政党在社会功能。若安华政府是希盟全面执政的政权,或许执行时会比想像中的来得简单;但在现有政局下,联合政府成为新模式,每一步都要步步惊心。当然,很多决策已经无法像希盟提出的宣言一般,而是需要长时间的与各政党沟通与妥协。

从各层面而言,安华犹如站在政治的十字路口,无论解决方案的结果好与坏,都需要承担政治风险,这也是安华成为首相要有的担当。任何团体及民众都有资格质疑希盟与国阵组成联合政府的必要性,但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论述去提出相关质疑。

从上述几个要点观察,安华任首后处处都是危机,但也能换为他的转机;如果民主转型过程中能够在制度以及规范上得到修改与保障,难道这不就是转型的成果?

是否能够断定安华现在是个好首相还言之过早,但可以监督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对于民主改革的部分。我们不能期待政治人物能够百分之百的完全改革,毕竟政党政治的“协商”与“妥协”比任何事情来的更困难。接下来依然可以期待安华的表现,但无须给予太高期望,毕竟在当前政治环境之下,现实是残酷的。

评论: 黄振峰(世新大学新闻系学士,东吴大学政治系研究所(肄业),曾在台湾担任政治人物幕僚;现为时事评论员兼文字撰稿者。)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幼童28层楼边缘漫步吓坏邻居 网民怒斥家长不负责任
下一篇新闻谢诗坚:安华为巫统再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