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为了农历新年(Lunar New Year)还是华人新年(Chinese New Year)这件事争吵是这个兔年最有趣,却又无聊的争议。

Advertisements

其实针对这个课题争论不休的人根本就不懂得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不管是农历年还是华人年,或许都应该回归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情境来思考才不会各说个话,陷入无谓的叫嚣。

从马来西亚的多元族群脉络来看,华人新年是一个行之有年的称谓,这是为了与马来人新年和印度人新年做划分的结果,所以不管是马来文的“Tahun Baru Cina”还是英文的“Chinese New Year”在马来西亚都是很贴地的说法,如果坚持改成“Lunar New Year”反而显得别扭,继续使用华人新年作为佳节的称谓才比较“正确”。

大英博物馆策划的一场以韩国农历新年为主题的展出及表演活动,在其文宣上以“Lunar New Year”作为节称谓,其实也没什么不不对,毕竟主办方是希望大家关注韩国农历年的相关文化,将“Chinese”改为较没有族裔色彩的“Lunar”完全合情合理,大家何必用自己的标准一厢情愿的去谴责主办方呢?

在网络上很多人针对这件事的讨论也搬出了中国农历的历史,试图从历法的角度来否定“Lunar”,将“Chinese”视为唯一正统称谓。这种做法也显得言过其实,毕竟整件事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争论,而非科学的辩证,各种所谓的证据都是为了满足心中意识形态而已。

所以华人新年还是农历新年本来就应该回归所使用的社会文化语境才能够决定,不应该坠入简单的种族、国家文化认同的争论,最终就是今天整个网络上去脉络化,纯粹政治意识形态的争论,并表现出近乎宗教化的偏执,沦为笑话。

各说各话,毫无交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争论很多时候只是在各说各话,毫无交流,甚至是冲突的起点,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网络普及化,国家与文化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当代社会更加常见,作为这个大时代下的一个小小人物,我们必须要看清这种争议背后的本质和政治性,才能够避免卷入这种无实质意义的争论。

期许2023年癸卯农历年还是华人年的争议后,大家可以摆脱意识形态的制约,在面对各种社会文化争议的时,回归所在的社会脉络去看待问题,从中找到问题本质,并作出最好的沟通,而不要再坠入毫无意义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各说各话互相叫嚣谩骂贴标签,彼此沟通不成,还成为别人眼中的小丑而不自知,就糗大了。

评论: 黄瑞泰(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iPhone用1年二手价剩65% Android用1年二手价剩40%
下一篇新闻74岁许冠杰 公开与李小龙极珍贵贺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