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这个历史脉络来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本质是与马来至上有所冲突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年下来马来至上主义政党的代表巫统与行动党不共戴天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新加坡被开除出马来西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马来人与非马来人的矛盾
从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逐渐清晰地了解 到马来民族如何成为强势民族,以及为何马来西亚一直处在极度分裂的两极化社会。
在马来西亚,几乎所有问题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马来西亚一直建立不出一个可以平衡各族各地区人民的需求的方向。笔者认为,这是上一代马来政治领袖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众所周知,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是一个坚定的马来至上主义者。他从国父东古阿都拉曼手上接过首相的担子之后,便积极推动一系列只提高马来人经济地位的政策,新经济政策孕育而生。
对于新经济政策,笔者个人认为该政策的方向,即协助马来西亚经济弱势群体,是正确的。然而,当时无论基于什么原因,国阵政府在整个政策的制定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忽视了马来人以外的族群,这也是敦拉萨被视为马来至上主义的最重要推手的原因。
这个政策最直接的结果,是将非马来人排除在马来西亚之外,边缘化非马来人,使到马来西亚出现民族分裂,甚至区域分裂的局面(因为聚集在东马的达雅族也遭到忽视)。对于马来西亚发展停滞的问题,许多人都归结于政府无能。最常用于显示政府无能的例子莫过于日韩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不如马来西亚,但却在战后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样直接的例子并不能让我们了解为什么政府会“无能“,以至于无论什么经济阶层,什么背景,只要是寻求改革的人在2018年以前都认为只要换政府就可以达到改变。
然而, 2018年以后,马来西亚无论换了多少次首相,换了多少次政府,马来西亚都无法从本质上有所突破。其根本的原因正是在于马来西亚在民族身份的建构彻底地失败,导致国家分裂成“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两大群体。而因为对于问题的不理解,或者如今没有政治人物可以提出一个可行方案,让马来西亚至今更是处在一个混乱的政治格局之中。
结语
面对这个数十年遗留下来的问题,笔者不敢妄说有能力提出化解马来与非马来人之间的矛盾。但笔者认为想要改变马来西亚,提升经济,提升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让人民丰衣足食,政治人物应该要有成为民族间的桥梁的能力与勇气。
所谓桥梁,应该是在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人民之间发生矛盾时,各自的领袖站出来向对方理解并为彼此提供沟通的渠道。而不是通过煽动仇恨,诋毁某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来捞起政治资本。至于当今首相安华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否有意带领马来西亚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下一篇会结合伊斯兰世界传奇人物,萨拉丁的故事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