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庸

Advertisements

上周文章谈到“偷梁换柱”的典故,发觉这句成语原来出自《红楼梦》。历来书评都认为王熙凤专权,出馊主意,才会导致后来的悲剧。其实,王熙凤也是出自无奈,其主意虽未必合情,却自有其合理之处。

想古代官家子女长大,谈婚论嫁,本是平常之事。贾宝玉已经成人,到了可以谈婚的时候。贾母年事已长,早想含饴弄孙。如今,贾府风波不断,也想以婚事冲喜。因此,为宝玉完婚,自是水到渠成。宝玉的理想对象虽是林黛玉,但是黛玉身患绝症,此时已是将死,总不能娶为贾府之媳。她果然死于宝玉新婚之夜,如定要以黛玉为宝玉之媳,则婚未成,反成鬼新娘,实为不利。她的病情如未受刺激,或能拖延数日,然婚姻终不长久,也非喜兆。由此可见,黛玉实非宝玉的佳偶。

宝玉既不能娶黛玉,则只有娶宝钗。两位对象,一为姑表,一为姨表,皆为亲上加亲,二人皆与宝玉多年亲密相处,融洽无间。然而,宝玉心仪的对象是黛玉,而不是宝钗。如此偷梁换柱,只是权宜之计。贾家又怕婚前黛玉早死,宝玉必将痛绝,以他的性格,或许要为黛玉守灵守贞,短期不肯娶妻。宝玉等得,但恐贾母等不得,所以宝玉的婚事,必须在黛玉死亡之前举行。

宝玉既然非黛玉不娶,如今李代桃僵,自然必须秘密进行。偷梁换柱成了最好策略。当生米成了熟饭,一切好说。如今只希望一切进行顺利,不要让宝玉起疑,以免事败垂成。想贾府人多口杂,要想保守这么大的秘密,真不容易。非有王熙凤如此的魄力,难以操控。事实上,这个策略非常的成功,婚礼顺利进行,一对新人被送入洞房,都是欢天喜地的。而黛玉之死,也就没人注意了。只可惜宝玉发现真相之后的反应,并非王熙凤之辈所能想象的,也非王熙凤之辈所能阻止的。宝玉心灰意懒之余,最后选择弃家出走,出家为僧。

宝玉出家之事,本非王熙凤所能预料。这是仙家之事,灵石与仙草之纠葛,岂是凡人所得而知。惜天公不作美,如能求得仙丹一颗,赎回黛玉一命,让黛玉与宝钗同归宝玉,岂非两全其美?想人生百年,不过天上一日。老天爷如能延迟一日召回绛珠仙子,即可造就人间百年美好姻缘,何乐而不为?只可怜天公无情,人情冷暖,写书人岂知人间真情,岂惜人间真爱,只知造势奇险,情节曲折哀婉,最能赚取读者血泪,骗走读者感情,乃至于制造了如许千古悲剧。

天道求缺,不成人之美。人间悲剧,何止一端。奈何!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各人自扫门前雪?
下一篇新闻请愿书交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