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工业的不断变化反映了现代人对垃圾食物的热爱,但为何人们如此钟情于几乎没有营养、对身体有害的加工食品?一项研究揭示了这其中一个令人惊讶的原因,即欧洲14世纪的黑死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14世纪中叶的鼠疫造成了50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60%。这场被称为“黑死病”的瘟疫引发了高烧、疲劳、呕吐以及腿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的疼痛性淋巴腺肿胀。最新研究显示,这次大流行改变了人类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导致口腔细菌的变化,可能影响了后代对垃圾食物的偏爱。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西元前2200年至西元1835年间英格兰和苏格兰27个考古遗址的235具人类遗骸中的牙结石样本,发现了954种微生物,大致分为两类细菌。一类是现代人口腔中常见的链球菌属细菌,另一类则主要是甲烷短杆菌属,据信已在现代健康人体中绝迹。
研究人员发现约11%的口腔微生物变异可以通过历史事件解释,其中包括黑死病。现代人口腔中优势的细菌与低纤维、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乳制品摄入有关,高油高糖食物和乳制品会增加链球菌的数量,而这些正是现代饮食的特点之一,也是垃圾食品的代表。黑死病和其他历史事件可能导致链球菌在人类口腔中占主导地位。
人体微生物组成由许多微生物组成,主要是细菌。研究表明,鼠疫期间人类饮食和卫生习惯的改变影响了口腔微生物的构成。这些细菌与免疫系统、心脏和大脑健康密切相关,也与一些慢性疾病有关,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癌症和糖尿病等。值得一提的是,黑死病的幸存者通常拥有较高的收入,能够负担得起高热量食物。
研究团队表示,这是首次研究证明历史瘟疫可能影响人体微生物组成,找出这些微生物的起源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上述疾病。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期刊上。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