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们在饥饿或疲惫时特别容易发脾气?有研究发现,女性在饥饿状态下比平时更容易失去耐心、变得易怒,甚至将愤怒转嫁于他人身上。不过,这种现象并非女性独有,男性也好不到哪去。
知名身心灵预防医学专家洛桑加参医师在他的新书《不生病的藏传炼心术:护你身心均安的内在医学》中分享了他的观察。
他发现,不管是在演讲还是开会时,越接近用餐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彷佛一心只想着饭盒里的食物。除非你的心智修炼已臻化境,否则一般人很难战胜饥饿带来的烦躁情绪。血糖低导致脾气差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疲劳与怒气之间也有着密切关联。一些科学家的实验显示,身体处于疲劳状态的受测者,在面对相同的压力事件时,情绪波动比对照组更为显著。用白话说就是:「我已经累爆了,可不可以先别烦我!」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饥饿和疲劳带来的负面情绪吗?
如果生活中遇到让人不开心的事情,能够轻松地说声「算了吧」,那这世界该多美好!但是不行。人在江湖走跳,无可奈何、无可避免、无理取闹的人或事,多多少少会遇到。好在,会不会被击垮,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精气神饱满的时候,你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无视小虫小怪的骚扰,气定神闲。
虽然上面两个研究都有点搞笑,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用处,它们很科学地提醒我们消灭饥饿与消除疲劳的重要性。要是不饿不累,本来就充满智慧的你,即便天大的麻烦不断从天而降,也能见招拆招,如此一来,麻烦都怕了你了,变成你的陪练,给你增加功力用的。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要消除疲劳、恢复活力,洛桑医师提出了三个建议:
建议一、别在累到谷底的时候才想到休息
特别有责任感、企图心的人,工作量重、工作时间长,可能连续十几二十天都没休假,等到真的可以休假时,身体什么症头都浮现出来。这种上班都没事,一放假就生病的拚命三郎族群,请学习在中间设休息站,别老靠肾上腺素帮你硬撑。
即便你有从富贵角一路冲到鹅銮鼻都不用休息的本事,站在医生的立场,我还是不免要啰嗦:拚命,偶一为之无妨,但别让持久性质的劳心劳力成为你的日常。暂时休息的时间不求长,但求有。你可以到自己喜欢的能量点吸收大自然清气、吃些令自己活力充沛的美食,或是准备几本可以转换心情的好书,逛美术馆博物馆、听音乐剧、看舞台剧也都可行。
建议二、除非你是深海鱼,否则别避着阳光
在做自己之前,首先得活得像人吧!如果要用人类的这个身体活好活满活得无病无忧,一定要适度接受日照。阳光能带给你的好处,超乎想像。如晨光活化血清素分泌,血清素是快乐荷尔蒙之一,当分泌不足时,有人容易累积压力,有人则会睡不好或感到忧郁,还有人是敌意、攻击性这方面会增强。
我做日光浴时一定不戴帽子,让光明的能量从头顶百会穴进去。如果有好的草地或沙滩,我还会脱掉鞋袜,赤脚接地气,使浊气病气从脚底涌泉穴排出,并借由接触大地来调整自己的频率与带电状态。每次做完我都感觉非常舒服。唯一要提醒:冬季寒流地太冰时,先不要赤脚,夏天正午阳光太烈的时候不宜久晒。天地合补,也是要看时机,不然补没补到,自己先晒伤那就搞笑了。
建议三、不输给血糖的你,一张口就赢了
有意识有计画调整身体的断食,微饥饿的感觉不至于叫人爆气。因为要洁净身体提高灵性的过午不食,你应该也没看过哪个修行人会因为没吃饱,气噗噗拿着扫帚乱打人的吧!真正会让人因饥饿而没耐性有脾气的,是血糖震荡的这种饥饿感。避免情绪爆冲,低GI值(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数)的食物是你长时间维持心平气和的好帮手。大原则高纤粗糙富含膳食纤维的为首选,原型食物又比繁复加工的更好,需要多多咀嚼的比煮得糊烂的更能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