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玩游戏已成为现代人纾压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手机的普及和随身携带的便利性,许多人容易过度沉迷,导致金钱、家庭、人际关系甚至健康方面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总结了5点“电玩成瘾”的常见症状,提醒人们正视其为一种病症。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在2019年将电玩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
据《产经新闻》报道,日本社会中“电玩成瘾”患者数量急剧增加,严重者甚至会为充值游戏而刷爆自己或父母的信用卡,出现情绪暴躁并导致家庭暴力等问题。
心理咨询师中元康雄表示,电玩成瘾是由于大脑机制的改变引起的。当生活开始以电玩为重心时,大脑会逐渐习惯游戏带来的快感与愉悦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依赖,愈加渴望得到同样的快感。一旦中断游戏或快感满足程度不够,便容易产生愤怒情绪。
中元康雄归纳了以下5大症状:
- 因为沉迷游戏而晚睡,导致上班上课迟到,生活节奏紊乱。
- 中断游戏时会产生不安感。
- 离开游戏后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头痛等身心症状。
- 玩游戏和充值的频率增加,难以节制,严重影响生活。
- 无时无刻都想上线,或非常在意虚拟世界的动态,甚至废寝忘食。
最能体现“电玩成瘾”的一句话是:“即使它干扰了我的日常生活,我也无法停止玩游戏。”
“电玩成瘾”不仅仅是玩游戏过多,还涉及大脑机制的改变。患者自身及其周围人对这一点的了解非常重要。然而,戒瘾并不容易,家人也常因缺乏正确方法而感到无助。
人们对于“电玩成瘾”作为一种疾病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WHO在2019年5月将其列为精神疾病,而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久里滨医疗中心设立了日本第一家游戏障碍专门门诊。该中心指出,2015年有251人被诊断为游戏成瘾,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暴增至856人。
中元康雄还指出,导致人们陷入电玩成瘾的背景可能是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例如没有朋友或无法适应群体生活。戒除电玩成瘾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并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即使不玩游戏也能过得好。除了个人努力,还需要家人的支持,帮助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小快乐,这也是一种动力。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