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参与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的海龟研究计划,有机会重游瓜拉登嘉楼。朋友带我四处走走,除了到当地唐人街打卡外,也有机会到马来夜市、博物馆及水晶清真寺观光。

“在那边可以穿短裤吗?”没想到我把站在清真寺前的照片发到网络上时,有网友提出这个疑问。

坦白说,我倒没想过穿短裤会成为问题,在那里生活的朋友也跟我一样,那两天都穿著短裤带我穿梭各大场合,就连进入博物馆也一样,却不见任何马来人出言阻止。后来回想一下,似乎记得曾经有新闻报导,当地不能穿短裤,就算是游客也不行。

但我找了一下新闻,发现相关规定只是针对穆斯林。“对啊,我一直以来都是穿短裤逛街,进博物馆也没问题。只是严肃的官方场合及进入宗教场所,就会尊重马来人的规定,穿著体面的衣服与长裤。”朋友补充。

他在瓜登生活六年,从其他州的华人多数区转移到这里求学,感受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对他来说,这里的确没西海岸那么喧闹发达,娱乐活动不多,商店品牌选择少,上映的电影寥寥可数外,还必须挨很多刀。

“不过,在这里生活还是有不少好处。节奏慢,安逸舒服,治安很好,甚至马来人都不激进,大部分人都懂得互相尊重,是和很适合退休的地方。”晚上走在马来夜市时,朋友边走边解释。

他还偷偷说,在这个伊党执政的州属,并不意味所有马来人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但就算不少人破戒,只要不是牵涉到公共事务,戒律只是个人行为,一切都回归到与真主交代,并不如部分媒体夸大报导这里的一切需要“高度戒备”。

几天后,就恰好看到媒体报导的玛拉工艺大学(UiTM)风波。《当今大马》一篇专栏将玛拉工艺大描述为“种族隔离学院”,引得部分马来人不满,要求作者致歉。

对于这所只接收马来人的学院,是否就存在分化种族的动机,我倒不认为是成正比,如同许多马来政客常认为华小与独中都是种族教育的产物一样,常标签这是国家一直以来无法团结的破坏元素一样。

一切还是回顾如何尊重的教育。

异中求同

在这片土地上,差异本来就无所不在,显而易见。重点根本不在纯种族或多元种族的参与比例,而是无论差异在哪,如何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才是彼此和好相处的关键。

对我来说,玛拉工艺大学想继续维持纯马来人的求学环境,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就算他们要把这所神圣学府定为“民族遗产的最后堡垒”,这也不代表对其他种族就是种威胁。只要在学校内,老师在传授课程时,也会提醒马来人,不以多数群体的优势强施主观,懂得尊重少数的族群生活,这就够了。

是不是纯种族的教育环境,与教育真正的本质无关。若教育最终是传播平等与公平的尊重,事实上所有教育的形式都只是虚幻的外壳。

我不确定大马未来的种族关系会如何走下去,但至少在瓜登的那几天,看见原本很多人口中的“保守伊斯兰教州属”,原来还有不少的开明元素,能容纳非穆斯林日常的生活习惯。

有些事与其多说,不如真正走出去参与这个社会,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当每个人都愿意这样做,或许大马未来的多元性容纳,就建立在这一丁点的起步上。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蔡依林零伪装出游 网民:看不出43岁
下一篇新闻大型摩托与花蝴蝶碰撞 古晋男重伤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