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8日讯)农历七月相传为鬼门关大开日子,被形容为“鬼月”、“猛鬼出笼”月份,然而,学者认为应回归原来传统文化观念,对先人抱持感恩心态,勿将别人的祖先或先人视为恐怖分子。
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强调,根据中元节的起源,将农历七月视为鬼月、猛鬼出笼月、很多鬼怪侵扰月份或凶月,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他表示,以讹传讹的说法,让本来应该被人们感恩的鬼神,无故变成被指责、被恐惧的对象,颠倒真义,丢失了原本的价值观与智慧。
王琛发也是福建闽江学者,他说,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农历七月,尢其是中旬之后,是夏秋交接季节变化期,农作物进入收成期。
“收成之后则有祭记仪式,家境好者以最肥的猪祭献,感恩鬼神护佑大家生存下去,包括感恩所不认识,但曾经牺甡奉献的先人,然后藉鬼神名义分发祭品让大家过冬。”
他说,分发祭品让平常没有猪肉或鸡肉吃的贫户,这时有机会享用,而这个概念在古代周朝时已存在。
提及七月不夜游、避免夜间活动或远行禁忌,王琛发表示,秋收之后天气变化很大,在夏天转入秋天之际,各种细菌病毒滋生,容易爆发疾病,害虫也多。
“因此,在天气变化激烈的夜晚,不随便出门或个人远行,这些禁忌具有古代传统科学理论。”
“你到处乱跑,万一被害虫咬到怎么办?这时期是整个社会凝聚力量的时候,远行将影响秋收,况且,社区尚需祭祀鬼神。”
他补充,如果要出门的话,鼓励前往群聚场所,诸如庆赞中元盛会;这些场所有烧香,古之药香对人体有益,能干燥空气和驱除环境湿气、驱除害虫及具杀菌作用。
至于鬼魂找替身传言,王琛发告知,在明代与清代的农历七月,不盛行鬼怪在农历七月作怪或找替身的说法。
“明清时代,官方规定乡区每百户需动员组织中元节活动,斯时官员讲解地方发展,会场宣讲孝道,各类活动展开,鲜少鬼怪作祟找替身之说。”
总言之,王琛发认为,今日社会的发展成就,来自于历代先人的付出与累积,当我们在农历七月谈鬼色变、害怕鬼,那就是把别人的祖先,或没有子孙的先人当成恐怖分子,失去感恩之心。
“其实,中元节时是我们邀请他们回来,向所有逝者,不论认识与否,表达感恩之心,而不是鬼神作乱才祭祀。”
他表示,时下人们既要拜鬼神,又要害怕,又把一大堆祭品拿去“贿赂”他们,希望实现私人愿望,然后又想尽快赶走他们,制造了矛盾的社会观念,因此,应让中元节回归原来传统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