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外交就是内政的延伸”,近日国盟和巫青一些领袖,频频炒作中国威胁论,从无中生有的中国公民大规模进入我国且未有离境、煞有其事地夸大中国军舰访问槟城,以及中国军校生造访独中的学术交流“敏感度”、还有关公文化节挥举五星红旗事件,不只剑指中国带来的威胁,背后更有复杂的政治操纵,意图牵引国内舆论,尤其马来社会民情。

实际上,我们可以察觉到这些课题炒作,如军舰访问槟、挥举中国旗课题时,都会有意或无意牵连上行动党,转化成炮打火箭的神兵利器,一些论述更会进化为“华人威胁论”来“佐证”安华屈服于火箭或华人,也将团结政府塑造成对中国妥协甚至“亲中”的形象,以暗喻若继续由现有政府主导,马来西亚的主权和民族利益将被外来势力蚕食,达到一石二鸟作用。

当然,这背后也反映了对中国政经势力强大崛起下的担忧,这包括中国在南海课题上与东南亚各国的纠纷,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力量外溢到马来半岛的各层面,从高端的科技如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到各种用品和餐饮品牌的遍地开花,无不让马来民族主义优越者“触目惊心”。在这种背景下,国盟炒作马来民族不安情绪,可强化自身的“捍卫者”形象,捞取政治低垂的果实。

毕竟,在政治层面,国盟在第16届大选前,欲重返布城的希望渺茫,再加上在最近的能吉里和马哥打两场补选不敌巫统,显示马来票有所回流巫统,国盟如果要在接下来3年为绿潮保温,不让潮水退去,炒作身份政治,打造本身捍卫马来民族和伊斯兰形象最易的手段,就是制造“外敌”来凝聚内部。在操纵排外情绪下,行动党作为华人为主的政党,其强大的身影就是马来民族危机的缩影,也自然成为攻击的靶心,而中国或西方则是长期以来不能忽略的威胁。

无论如何,炒作中国威胁论非只是国盟专利。2018年大选时,希盟领袖也曾利用类似手法成功动摇了执政60多年的巫统。当时身在希盟的马哈迪,就频频批评时任首相纳吉向中国出售土地和引入大量中国资本,警告这可能导致马来西亚再度“被殖民”。这些论述在马来社会发挥了作用,激起了马来人对外来势力的恐惧,也成为希盟击败巫统的因素之一。这套路历久弥新,国盟只是旧戏重演,将矛头对准了团结政府和行动党。

然而,这种操弄外敌威胁的政治策略,短期内虽可凝聚特定群体的支持,却不利于国家外交和形象建设。马来西亚作为多元社会和东盟成员,需要在大国间维持平衡,这种无休止的“中国恐惧症”不只有损马中关系,让原本稳定的双边合作变得脆弱,更严重的是,这类排外论述将进一步撕裂国内的族群关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终,国盟及巫统一些领袖炒作中国威胁论或华人威胁论,不只反映其在政治劣势下的焦虑与计算,更折射出其保守、排外、短视的政治格局,在面对支持率下滑和内部分裂的压力时,选择诉诸民粹与身份政治,炒作外交议题作为内部斗争的工具,典当了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所以,对这国家最大威胁的,不是外来的五星红旗,不是军校学生的访问,更不是进驻的红色资本,而是政客的短视、无知和操弄。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前一篇新闻梁洁莹:不羡移工不羡薪
下一篇新闻美国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创9个月来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