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近日被吵得沸沸扬扬,因保费涨得太离谱,令人瞠目结舌,对保客影响巨大,尤其是中下层人士。
据可靠来源说,明年医保保费涨幅在30%至70%,其实不必等到明年,保险公司早就对老人家开刀。我上个月刚收到续保通知,保险年杪到期,保费从4,978令吉高涨至8,404令吉,起了69%,我除了吓一跳,还要做出理智的抉择,是要断保呢?还是乖乖缴费受保,我还在犹豫不决。
我的一位年近70岁友人,今年保费从每月460令吉涨到每月900多令吉,他毅然决定挥慧剑斩“保险”,从此与保险公司断绝关系,现在只求吉人天相,自求多福,自己保自己。
我在国内外寿险公司任职多年,对保险公司的运作及医疗保险略知一二。
30年前我就投保医疗险,因我深信“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保险是未雨绸缪,以防万一。我投保时,保单就白纸黑字的阐明保费会逐年提高,这我明白也全然接受,因人越老就会越多病,若保费维持不变,保险公司将无利可图,保单也注明保险公司可随时提高保费,只是偏偏没说明涨幅是多少,谁知道35年后保费竟涨得令人难于置信,犹如光天白日的抢劫。
35年来我每年准时缴保费,从未入院就医,当然就无索赔,故在保险公司眼中我是“好险”(Good Risk),我缴的保费公司拿去投资又赚了不少,如今公司一视同仁,保费一刀切的说涨就涨,简直不顾保客的感受,这叫人情何以堪?
保险公司走大路开大门做正当生意,此次理直气壮的宣布保费暴涨原因有二:
一,私人医院收费暴涨,导致保险公司的索赔费用直接水涨船高,所以只好涨价持续牟利(讲好听是永续经营),这跟商家的货物“贵来贵卖”,货价转嫁消费者没两样。
二,据说,后疫情的癌症索赔暴增,保险公司在设计保单时可能忽略covid19及它的后遗症,故没把它算在保费中,现在为了亡羊补牢,只好起保费,如果中行许可的话。
第三个原因保险公司没提,公司运营成本增加。为什么?
保险公司是比较独特的,大家年年办花钱海外旅游奖,大家乐此不疲,互相竞争,A公司去年去北美,B公司今年去南美,C公司明年打算去北极,D公司后年可能去南极,再这样下去,大家最终可能一起游太空。去旅游看世界,无可厚非,但所花的钱不是来自保费吗?
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公司爱聘用外国人当公司高层,如总执行员与科技人员等,除了优厚薪金,公司还包住宿、豪华车、年底花红及来回机票,所用的都是保客的钱。这些职位本地人都可胜任,公司为何舍近求远?当然,这都是中行允许的。
要从源头解决医保保费激涨,政府现在必须介入,卫生部门及财政部门(中行)必须分别严厉管制私人医院及保险公司的收费。
私人医院的收术费必须统一,一家私人医院不管是三星或五星级,动刀的主刀医生不管是本地毕业还是英国剑桥/牛津毕业,动一个开腹盲肠手术费用若是8000令吉,卫生部应确保每家医院收费一致。
若政府什么都不理,任私人医院与保险公司随意而为,最后埋单的还是政府,为什么?
对大多数人而言,投保医保时有101个理由,断保时的理由只有1个,保费涨得太高,供不起,虽然不舍,还是不得不断保。
若政府不理,私人医院收费不断增加,保险公司就提高保费,在这恶性循环之下,势必导致更多保客不得不断保。
目前的中央医院,人手不够、缺病床、设施仪器匮乏及资源不足,人满为患,已经不胜负荷,等候期又长,一个割胆手术就要等上六、七个月。医险断保后,如罹重病,断保人士必蜂涌至中央医院,大家可想而知那是什么状况,中央医院有可能随时瘫痪,这不是危言耸听。
保客断保,个人就突然失去保障;私人医院及保险公司生意必受影响;政府医院势必加重负担。
总而言之,医疗险断保,对谁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