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屏东一名郑先生因饲养多只鹦鹉,导致尖锐的鸟叫声扰邻,被邻居多次检举,最终遭罚款2000元。尽管郑先生花费数百万进行隔音工程,仍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抗告后也被法院驳回,引发关注。同时,专家提醒,鹦鹉鸣叫是其表达情绪和需求的方式,某些敏感品种如月轮鹦鹉并不适合新手饲养,饲主应审慎考虑。
郑先生的抗议与邻里的困扰
郑先生表示,接到邻居反应后,他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安装气密窗和抽风设备,但仍难以完全抑制鹦鹉的尖锐鸣叫声。他无奈地指出,投入了大量金钱改善环境,却未获得应有的申诉空间。然而,邻居们表示,鸟叫声长期影响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夜晚和清晨,声音尖锐且频繁,严重影响睡眠品质。对此,法院认为郑先生的行为已构成扰邻,最终驳回了他的抗告。
专家:敏感品种不建议新手饲养
针对鹦鹉扰邻问题,专家指出,鹦鹉天性情感丰沛,喜以鸣叫表达需求。尤其是月轮鹦鹉等敏感品种,不仅声音响亮,还可能因焦虑而频繁鸣叫或咬人。台湾鸟类救援协会秘书长吴羽心表示,月轮鹦鹉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适合有经验的饲主照顾,新手最好避免饲养。
此外,寿山动物园股长李建和指出,鹦鹉在清晨和见到新奇事物时,通常会鸣叫得更频繁,这是其吸引注意力或表达情绪的方式。鹦鹉的音量最高可达70分贝,若饲养环境不适当,确实可能引发扰邻纠纷。
饲养建议:审慎评估环境与品种
专家提醒,鹦鹉虽然聪明活泼,能带来生活乐趣,但饲养前须充分了解其习性和需求:
选择适合的品种
初次饲养者可选声音较为温和、个性稳定的品种,如玄凤鹦鹉,避免敏感品种如月轮鹦鹉。
评估饲养环境
若居住于公寓或邻居距离近的环境,需考虑鹦鹉的鸣叫音量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影响。
提供足够的陪伴与刺激
鹦鹉需要主人的陪伴,若长时间被忽略,可能因焦躁而频繁鸣叫。适当的玩具和互动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叫声。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