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集丰把请头手省下的钱,用来提供食客更丰富的食材。

(新加坡12日讯)“如果你敢当小贩,我就打死你。”妈妈的一巴掌让前工程师大半辈子不敢碰小贩行业,曾创业成功并以250万新元(约825万5075令吉)出售公司后,年过半百的他将前半生所学经验当起小贩,花2万8000新元(约9万2441令吉)请两名“机器人小贩”炒福建面,每天可卖约200盘,味道不输古早味。

从小在东陵福长大的洪集丰(53岁,前工程师)对小贩事业情有独钟,看出端倪的母亲明确警告他:“如果你敢当小贩,我就打死你。”这才让洪集丰克制住“小贩梦想”。

然而,洪集丰对烹饪的热爱,正是母亲的一巴掌种下的。

洪集丰忆述,小学三年级他央求母亲给他一粒红鸡蛋,但沉浸与他人交谈的母亲当众给了他一巴掌,这让自尊心受损的洪集丰下定决心:“这辈子我不会再求人,要吃我就自己煮。

洪集丰成长过程未忤逆母亲的命令,1996年毕业后加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担任研究员长达20年,期间还与3名合伙人创办科技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成功以250万新元售出。

事业有成的他始终放不下餐饮和小贩梦想,后来辞去新加坡管理大学物联网企业发展执行长的职位,回到东陵福成为小贩。

机器人炒福建面,每天可卖约200盘,味道不输古早味。
机器人炒福建面,每天可卖约200盘,味道不输古早味。

他去年开始筹备摊位后,即使开出4000新元(约1万3205令吉)高价请头手,几乎一年也无法招到人。所幸去年9月,一位中国武汉的朋友与他联系,对方过去5年都在研发机器人厨师,服务中国饭店的餐饮供应线。洪集丰于是花了2万8000新元购置两台机器人,代替“人手”炒福建面,玛格烈通道小贩中心也因此迎来机器人炒福建面摊位“我爱”(WOKA.I.)。

记者日前走访时发现,该摊位​​人潮不断,有两三名摊位助手忙著为顾客点餐,以及为机器人配置食材。

洪集丰说,一名炒福建面头手的月薪为4000新元左右,以机器人取代人的话相当于每天可节省130新元(约429令吉)左右,他将这些钱用来购置新鲜食材,同时也确保每份福建面的食材丰盛,以物超所值的做法让人打消偏见。

他透露,一开始有些人无法接受机器人炒福建面,也有人反馈这种煮法没有锅气,他都虚心接受。

“我们邀请所有食客跟我们一起参与研发,很多年长食客也会提出宝贵建议,现在我们的福建面已经进阶到第四版,在预制阶段会人工炒面,增加面的锅气。”

两周后,炒福建面将迎来第五版,这个版本将针对性继续改善锅气以及专属辣椒的味道,这也将会是最终版本。

“有趣的是,参与的过程中居民对机器人炒福建面变得更有归属感,他们也会跟其他人推荐。”

以机器人取代人工对于洪集丰来说,并非赚钱,更多是为了情怀,他说,不忍心看新加坡传统美食逐步结业走入历史,希望透过科技研发和转型,帮助摊贩寻求新途径,让小贩事业也能与时俱进。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职员曾光顾摊位后,邀请洪集丰到该校食堂Yusof Ishak House开档,后者十分感恩也欣然接受。

明年1月底,他将接手摊位,预计农历新年起开业为学生提供炒福建面、炒粿条和炒菜头粿。

同时,洪集丰也有计划将食堂作为“我爱”(WOK A.I.)的中央厨房,每天提供新鲜的预制材料,包括鲜虾、苏东、猪肉等配料,继续简化摊位流程,人力成本和压力就大大降低。

+1
1
+1
1
+1
3
+1
1
+1
1
+1
0
前一篇新闻内长:警员料入住教育部空置宿舍
下一篇新闻美国新泽西频现神秘无人机引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