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但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可能就出在自己身上?英国卢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与意大利研究团队近期发现,父母若对数学感到焦虑或抗拒,孩子的数学能力往往也会较差,甚至影响未来的发展。
数学焦虑真的会「传染」?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研究团队针对126名家长进行数学焦虑测试,并追踪他们孩子的数学表现。结果发现,若家长对数学感到紧张或不安,孩子在3至5岁时的数学成绩普遍较低。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孩子到了8岁,数学能力依旧未见明显提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大约30%的成年人有「数学焦虑」,在面对数字时可能会出现手心冒汗、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专家认为,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家庭氛围,使得家中较少进行数学相关的游戏或互动,孩子自然也就失去锻炼数学能力的机会。
父母态度影响孩子的数学自信
即便有些家长试图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习数学,但如果他们自己缺乏热情,甚至在无意间流露出抗拒数学的情绪,孩子可能会敏感地察觉,并因此对数学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学习成效。
研究进一步指出,学龄前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不仅影响未来学业表现,甚至可能决定职业选择与收入水平。因此,数学不只是考试科目,更是一种关键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专家建议:父母改变态度,孩子才有机会进步
对此,研究主要作者、卢夫堡大学教授莫尔桑伊(Kinga Morsanyi)建议,即使家长本身数学不擅长,也可以通过调整态度来帮助孩子,例如:
- 用正面态度谈论数学:避免说「我数学很烂」等负面言论,让孩子明白学习数学不需要天生天赋,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
- 融入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计算购物找零、玩数数游戏,或是在做菜时测量食材,让孩子自然接触数字概念。
- 提升孩子的数学自信:用鼓励代替批评,让孩子知道数学可以通过练习变得更好,而不是一开始就决定了能力高低。
与其让数学焦虑在家庭中代代相传,不如和孩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你愿意试试看吗?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