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日前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罗浮宫新文艺复兴计划”,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将“蒙娜丽莎”搬至一个全新的专属展厅。这一变动预计将在2031年完成,展厅面积将达到2000平方米,是当前所在展厅的三倍大。但这一改变也引发了艺术界的不少质疑声,担心未来的参观体验可能仍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17世纪创作的世界名画,画幅尺寸相对较小,只有83公分×65公分,然而它几乎成为每位游客造访罗浮宫时的首选目标。根据罗浮宫的数据显示,罗浮宫每年接待的900万游客中,大约80%是冲着“蒙娜丽莎”而来,平均每天有超过2万名游客挤在画作前,且只能通过安全玻璃与画作保持6尺(约1.8米)距离。游客们通常只有短短的33秒时间,进行快速的观赏、拍照和自拍。
为了改善这种拥挤的参观体验,马克宏宣布将在罗浮宫金字塔入口后方的地下空间建设“蒙娜丽莎”专属展厅,展厅将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不仅展示画作本身,还将叙述画作的起源、达芬奇的生平、以及1911年被盗事件后,“蒙娜丽莎”如何成为神话的历史。
然而,这一计划引发了诸多质疑。一些艺术界专家认为,将“蒙娜丽莎”从现有展厅中独立出来,并不能根本改善游客的参观质量。博物馆学家麦海斯(François Mairesse)指出,罗浮宫的参观人数过多,经济上的压力巨大,即使在新展厅中,依旧很难避免过度拥挤的现象。他认为,罗浮宫馆长戴卡赫(Laurence des Cars)这一举措,更多的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另一方面,博物馆网站“给所有人的罗浮宫”创办人奥斯格诺夫(Bernard Hasquenoph)也提出,限制参观人数和在特定时间段内提供更舒适的体验,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提到,早在1974年,“蒙娜丽莎”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曾通过安装自动移动的输送带来调节人流。
尽管如此,戴卡赫馆长认为“蒙娜丽莎”应被看作一件值得解读和深入理解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观光景点。她在最近曝光的备忘录中强调,罗浮宫作为一个博物馆,应该承担教育责任,帮助观众理解艺术,而不仅仅是“神话”这幅画作。
法国《解放报》评论道,马克宏总是善于抓住舆论焦点,推动计划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形象,然而罗浮宫是否能通过这项计划真正解决其设施老化的问题仍然值得关注。《世界报》则在评论中指出,博物馆应具备的教育责任至关重要,提问馆长是否会通过“新文艺复兴计划”将“蒙娜丽莎”过度神话,戴卡赫回应道:“神话本来就存在,我们需要与21世纪的观众建立沟通,提供理解的钥匙,而不是去评判他们。”
对于未来罗浮宫的新展厅是否能真正提升参观品质,艺术界和媒体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