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银行业务办理不当引发的悲剧,近日在南京市引发广泛关注。去年,一名李姓女子的父母在银行办理境外汇款业务时,经历了一个令人心碎的过程:长时间未完成的业务最终导致她的父亲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猝死,家属对银行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其责任。
父亲在银行办事近两小时,最终猝倒去世
根据报道,事情发生在去年9月的一天,李女士的父亲作为第一位客户在早上9点进入银行,准备办理境外汇款业务。到了上午10点42分,李女士通过视频通话与父母联系,发现父亲在办理业务时已经等待了超过一个小时,但业务仍未完成。仅仅10几分钟后,李女士惊恐地看到父亲突然在桌前癱倒,接着摔倒在地。两天后,李女士的父亲因脑疝症去世,家属认为这与银行处理业务时的长时间等待和高强度的操作负担有直接关系。
不适当的业务办理方式引发质疑
回看银行监控录像,李女士发现,父亲在办理业务的最初几分钟确实在柜台完成了部分手续,但接下来的近2个小时,他几乎一直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操作手机银行和自动设备。直到父亲出现明显不适,业务仍未完成。
家属指出,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根据父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提供合适的业务办理方式。尤其是要求老年客户使用手机银行进行操作的做法,显然忽视了父亲的健康状况。李女士表示,父亲从未开通过手机银行,这一过程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银行反应冷淡,家属提起诉讼
家属虽表示,银行在父亲摔倒后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急救处理方面并无过失,但他们质疑银行未能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指导。李女士认为,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银行应当更具责任心,特别是对老年客户,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和指导操作,而不是单纯要求老年人完成复杂的线上操作。
家属在起诉状中指出,银行没有提供适合老年人办理业务的服务方式,尤其是在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未能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指导,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对此,南京市的中国银行太平南路支行尚未对外公开回应。
法院审理,等待结果
据悉,该案件已经在2024年2月12日开庭审理,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目前尚未作出判决。李女士及其家属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追究银行的责任,并为父亲争取公正的赔偿。
这起事件引发了对银行业务办理流程以及金融机构在客户服务中的责任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和优化金融服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