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里17日讯)政府监管失灵?保险巨头仍旧公然违规,年长投保人沦为牺牲品。
马来西亚医疗保险保费高涨风暴愈演愈烈,揭露出保险公司疑在监管缺失下的系统性违例操作。国家银行与政府虽于2024年底推出“暂缓措施”,包括冻结60岁以上投保人保费一年、设定涨幅上限10%等,然而,这些政策形同虚设,保险巨头依旧我行我素,有投保人15年间保费飙升700%。
吸引年轻人投新保单
捍卫大马保险消费者权益运动律师吴健南痛批保险公司利用“资金池腾挪术”悄然操纵市场,以新旧保单分化策略系统性收割消费者。
他指出,这实际上是保险公司变相掏空“风险共担基金”(Risk Pool Fund)。保险公司透过推出各类新配套的医疗保单,以不同名目和理由开拓额外的风险共担基金,从而稀释原有基金的资源。理论上,无论新旧医疗保单,皆应共享同一风险共担基金。但是,保险公司却采取“升级保障”模式,吸引无理赔纪录的年轻投保人转投新保单,使原有的风险共担基金日益萎缩。
“随后,保险公司又以高索赔率(High Claim Ratio)为由,指财务压力,借此大幅度提高保费,迫使年长投保人面对沉重负担,最终不得不中断保单。这种手法不仅不道德,更可能严重影响投保人的长期保障权益。”
保费增幅700%
针对有保险公司仅对2020年后推出的保单才会执行暂缓措施,而此前几十年的旧保单完全不受保障,吴健南说,他对此保险公司的做法感到很惊讶,为何他们可将之前的医药保单不视为“医药保单”,只针对推出不到5年的新保单才是医药保单,这根本就是他们采取政策规避手法,试图不遵守国家银行与政府于2024年底推出的“暂缓措施”。
另外,一名客户已向某保险公司购买医药保单15年了,在他50岁时,即去年初接到保费涨价通知,即从每年8000令吉保费暴涨至5万6000令吉,增幅高达700%,以及有投保人因拒绝支付不合理涨幅,遭保险公司单方面解除保障。
对此,吴健南痛批:“保险公司以‘索赔率过高’为借口肆意涨价,事实是保险公司采用了“资金池腾挪术”悄然操纵市场,但实际风险数据并无显著上升。这根本是资本掠夺战,让年长者成为被牺牲的一代!”
受害者应集体兴讼
他指出,这与新加坡国家银行严管成了鲜明对比。
吴健南痛斥,大马监管机构长期放任保险公司获暴利,反观新加坡,其国家银行实施“24小时追溯稽核”,随机致电新投保人逐条确认保单条款理解程度,若代理员解释不清,立即遭到调查。而在马来西亚,消费者即便打爆投诉电话、递交无数封信件,监管机构依旧“沉睡不作为”。
消费者如何反击,集体诉讼或成突破口?面对保险公司的系统性压榨,吴健南呼吁全国投保人向国家银行正式投诉,确保案例被列入官方记录,增加监管压力。
消费人亦可发起集体诉讼整合全国受害者案例,针对保险公司提出法律诉讼,集体诉讼可以打破个案维权的局限。
终结不透明涨保费
他指出,即便是远在东马的砂拉越消费人也可透过司法途径,终结保险公司不透明的涨价手法。砂拉越这边厢也可透过线上会议模式,而线上维权会议可让更多受害者采取联合行动,曝光保险业后面的作业。
吴健南指出,针对保费飙涨的问题,他们已向政府提交备忘录,内含15项建议,旨在纠正相关问题。此外,多场听证会和讨论中,各界组织纷纷提出意见,使得外界得以窥见保费暴涨背后的内幕。
吴健南警告,若不改革资金池运作机制,如今受害的年长者只是开端,未来年轻投保人同样无法逃脱被收割的命运。保险公司现行的盈利模式,只会让所有投保人陷入“不断涨价—被迫断保—无险可依”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