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庇19日讯)州工程部长拿督沙赫米耶耶表示,利益相关者关于建设”野生动物友好型”公路的建议将纳入泛婆罗洲大道第三阶段项目考量。
“关于泛婆罗洲大道第三阶段项目,目前尚未正式启动,由于该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因此这些建议都可以被考虑。”
沙赫米是针对最近结束的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时,这么回应。
沙巴泛婆罗洲大道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目前本州仍在进行第一期项目完工工作。
这场为期四天的研讨会在马廖盆地举行,由沙巴野生动物局、大型景观保护中心、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物种存续委员会亚洲象运输工作组与大马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主办。
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议包括道路建设应避开高保护价值森林、集水区、陡坡和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等敏感地带。
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通过调整路线或设置高架桥、涵洞和林冠桥等方式尽量减少影响。同时需要对受影响区域实施栖息地恢复和生态重新连接工程。
研讨会吸引了来自15个政府机构的46名参与者,包括州工程部、非政府组织和技术合作伙伴代表。
沙巴野生动物局总监莫哈末索菲安阿布巴卡在联合声明中指出,由于泛婆罗洲大道第三阶段尚处规划期,仍有时间纳入保护措施。
“我们必须汲取1B阶段的教训,当时公路路线在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完成前就已确定,导致道路穿越一级保护林区达威森林保护区。”
大马世界自然基金会沙巴保育负责人罗贝卡朱敏博士强调,支持发展不应以环境为代价。
“避开环境敏感区域的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自然保护,从长远看更具气候适应性和成本效益。”
她说,通过早期介入、成本效益分析、合理规划(包括环境保障预算)和坚定政治意愿,我们完全能建设既服务社区又保护沙巴独特森林、象群、人
猿等标志性物种的通路。
“但现实中,环保专家往往在路线规划或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完成后才被征询意见。”
尽管目前缺乏完整的道路致死数据统计,但车辆碰撞确是本州特有物种——濒危婆罗洲小矮象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这些大象同时还承受着栖息地丧失、人象冲突、盗猎和中毒等多重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