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庇17日讯) 长臂猿保护协会(Gibbon Conservation Society, GCS)表示,名为纳巴鲁(Nabalu)的新生小长臂猿纳及其父母可能需要超过六个月的康复期,才能被放归野外。

该协会运营总监安娜琼西指出,虽然长臂猿家庭单元放归的合适年龄是幼崽满六个月,但这只有在满足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规定的七项标准后才会进行。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关于长臂猿康复和迁移的指南中的相同规则也适用于5月8日出生的纳巴鲁及其父母玛妮丝和坎迪曼。

琼西解释,这些标准包括臂行法(自然地在树枝间摆荡)、极少落地(低于5%的时间在地面,超过40%的时间在树冠上层)、良好的社交行为(至少3%的时间用于梳理毛发和与同伴建立联系)、以及与幼崽成功配对(成功交配并共同抚育后代)。

她表示,一旦这些标准完全满足,还必须确定一个合适的放归地点并获得正式批准,这些被称为“歌唱猿”的长臂猿才能重返野外。

她补充,就纳巴鲁——一只北方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funereus,当地称为“卡拉沃特”kalawot)——而言,它在圈养环境中出生也满足其中一项标准。

“这使得这个家庭单元能够进入康复的下一阶段,并增加它们在野外生存的机会。”

琼西负责监督马来亚长臂猿康复项目和婆罗洲长臂猿康复项目的日常运作、规划、沟通、能力建设以及协议和资源的共同设计。

此前,有关纳巴鲁出生和放归时间表的报道出现了一些偏差,促使该协会对此事进行澄清。

与此同时,灵长类动物保护人士兼研究员霍丽汤普森表示,保护和恢复此类物种需要公众的支持、意识和行动。

她说,坎迪曼和玛妮丝生下纳巴鲁,充分证明了沙巴长臂猿保护协会为这些濒危猿类提供的卓越照料。

+1
1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前国大党主席巴拉尼威逝世 享年76岁
下一篇新闻准备介入以伊冲突? 特朗普匆忙离开G7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