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已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然而此简单的道理,却並非是人人可以遵守。隨著环保意识近年在国內逐渐抬头,「己所不欲,却施 予人」的情况更常在资源回收站或中心上演,有时不难发现设在路旁的资源回收站被市民隨意扔垃圾成为垃圾场,也有很多假借慈善名义捐赠出去的大包小包旧物资 里,大部分是已经无法循环使用的真垃圾!
怡保新希望社会关怀慈善环保中心负责人许玉英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已在这行多年的她,確实有遇过许多类似的情况,即经常有民眾把环保中心当成垃圾箱或垃圾投篮机,只要是自己不要的垃圾,又没有办法解决,就会丟给中心处理。
「其实他们也不是假慈悲,只是大部分的人至今对环保的知识尚浅,加上许多人都会怕麻烦,所以才会把所有不要的物品,一次过丟进一个塑料袋內,让中心的员工自己去搞定。」
慈善並非仅限于捐赠物品,一个人的公德心及道德观念也非常重要,若只考量到自身的利益,不管捐赠的物品是好是坏,反而只会好心做坏事,为別人带来更多困扰。
加重分类工作量
她认为,若任何垃圾都收下,加重工作量是必定的,麻烦也已在所难免,特別是在分类工作方面,如果一包塑料袋內装有各种物品,里面含有玻璃瓶、铝罐或衣物等,这些不能放在一起的物品,都须靠中心的员工一一分类出来。
「有些民眾就像丟垃圾一样,无论是要环保的旧物品还是不能环保的垃圾,甚至是一些未经过清洗的物品,都会混在一起丟进一个塑料袋內,这些骯脏的物品一旦弄到袋子內的衣物,所有的衣物就不能再售卖出去了。」
她说,届时这些骯脏的衣物就只能当作廉价的擦布售出,至于不能用的物品则另行处理。「其实衣物骯脏了是可以清洗的,不过如果收到的是残旧又骯脏的贴身衣物,不仅没有人会购买再穿,我们也不可能捐给贫穷的群体,所以最终也唯有將之丟掉。」
她表示,民眾的想法就是,只要觉得物品还能使用,他们就会载送到环保中心,让中心的员工自行选择需要哪些物品,哪些物品则不需要。
她也说,该中心每天都会在门前准备一个大箱,方便前来的民眾可直接把物品置放在箱內,不过民眾通常都会把所有物品装在塑料袋內。
「因为如此,部分民眾为方便自己,就会把已损坏物品或垃圾顺便丟进箱內,员工们唯有选出已不能再循环使用的物品,留下那些可循环的物品。」
然而,有时在处理电器方面也避免不了矛盾的状况出现,虽然该中心一般都会拒收已坏的电器,但对一些內部零件还能再使用的电器,该中心还是会先收下,然后交给一个相熟的人,把內部仍可使用的零件拆除。
她说,有些人会专门收购损坏电器內的零件,並在拆除后將之售卖,以赚取少许零用钱,对此,如果电器內的零件尚完好,该中心就会等这些零件收购商前往处理。
她强调,该中心也曾多次透过媒体,向民眾传达分类物品的重要性,且勿把所有物品都丟在同一个塑料袋內,但始终都无法改变全部人的思想,正式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回收积分兑换物品 鼓励民眾积极参与环保
怡保城市监督组织秘书周恭胜指出,该组织为鼓励州內的民眾积极参与环保活动,除了与怡保市政厅合作外,也与环保公司I-cycle,一起在州內各地包括邦咯岛及曼绒举办回收运动。
他告知,双方也计划于今年5月,在怡保设立一家操作模式一样的回收中心,负责收集可循环的物品,至于地点则有待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I-cycle的回收概念是以『积分兑换物品』,民眾可先成为该公司的会员,然后把家中收集到的可再循环物品,携带到该中心兑换其他物品,所以整个过程中都不会有金钱瓜葛问题出现。」
他表示,该组织目前只回收3中基本的物品,即塑料瓶、纸类如纸皮及文具等,以及铝罐,其他不能再循环的金属品或损坏电器,由于组织目前仍无能力维修,则转售给收废铁的人。
怡保推动3R计划
他说,该组织经常都会教育民眾有关环保的知识,除了派发已清楚列明可循环物品的说明书予他们外,也会表明回收中心的立场,要是带到中心的物品不能再循环,该组织將会拒绝收下,民眾则需把相关物品再带回家。
「在这种情况下,民眾就会考量到他们的处境,为了避免一来一返的麻烦,尽量都会听从我们的指示,不再像之前一样乱丟给我们处理,反之会把垃圾分类好后才拿给我们。」
此外,他举例,该组织目前也有在怡保3个地区推动3R计划,惟仅首站的九洞第二重组村非常成功,至于其余的两个的地区的情况,即江沙路林园及文冬,则有待改善。
「每逢週日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我们都会在一个特定地点,邀请回收商前来收集当地居民的垃圾,然后依据垃圾的重量及市价付款给他们,我们希望这方法能暂时协助减少当地非法垃圾堆的数量。」
他说,截至今年2月28日,九洞第二重组村的回收比率为14.9%,再循环物品的累积重量共达6134.3公斤,累积支出则达2582.47令吉。
他坦言,江沙路林园的情况目前仍在进步中,文冬的情况则较恶劣,因当地民眾不活跃,加上至今都找不到一个適合的地点回收垃圾,进而成为政治课题,所以这项计划拖了许久都无法办成。
致电捐赠旧物 损坏家具也「硬塞」
许玉英指出,许多人都会对前往住家收集旧物品的罗里司机產生误解,进而把他们当成「半个垃圾桶」,只要是不要了的物品,就会硬塞给他们带回中心。
她说,家中若有体积较大且较重的旧物品时,无论是要丟弃还是捐赠给別人,从搬运到交通方面都是一个问题,如果要让上了年纪的人来处理更为吃力,所以这些民眾才会致电该中心,让员工开罗里过去把物品载走。
当成「垃圾车」
「可是,当我们的员工抵达他们的住家时,除了搬走无损的旧家具外,他们也会要求员工顺便把损坏的家具一同载走,奈何他们是因为有心才会致电,並捐赠旧物品给我们,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很难拒绝,能帮就尽量帮。」
不过,也因为如此,许多人就开始习惯把他们当成「垃圾车」,一旦想起有大型的垃圾要丟,自身又没有罗里能载送到垃圾场,就会联想起环保中心,让他们帮忙把垃圾载去丟掉,即方便,又不用花多一笔钱缴付运载费。
她直言,若垃圾中有60%的物品可环保,该中心的员工才会收下全部垃圾,相反地,若通过肉眼看见60%的物品都不能环保,该中心就会连一件物品都不带走,並介绍专门帮人载送家具的罗里司机给他们。
她说,州內平均约50个致电捐赠者,就会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尤其是临近华人农历新年时,大家都会进行大扫除,那时该中心就会接到特別多要求上门收「垃圾」的电话。
非所有纸张塑料能循环使用
怡保新希望社会关怀慈善环保中心总经理陈福贤表示,该中心收到无用的物品及垃圾多不胜数,只要想到的物品,甚至是在百货公司找不到的物品,该中心內都能找到。
他说,纸类及塑料製品乃最多人带到该中心的物品,相比其他物品,这两者所佔的数量高达50%,这是因为许多人都以为这两者可环保,惟事实不是所有的纸张及塑料都能循环在使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责怪他们,因为至今不仅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连我们从事环保行业的人,都未必完全知道哪些塑料可以环保,哪种塑料不能环保,更何况是接触环保甚少的民眾。」
他告知,塑料製品的原料內可分为30多种品质,较普遍的3个种类为硬质、中性及软质,至于可循环再造的就只有中性和软质塑料,由于硬质的塑料非常难打碎,因此我国极少回收厂会將之循环再使用。
询及民眾的行为会否为该中心带来任何困扰时,他直言,这確实会浪费人力及物力,若捐赠的物品已经过分类,该中心就无需花钱聘请更多员工或义工来分担工作,进而造成慈善团体的资金流动变少。
他也告知,该中心每天都会派出4至5辆1吨的罗里,前往住宅区回收旧物品,一天可收到约2吨的旧物品,惟当中30%的物品是不能再循环使用的垃圾。
他说,该中心每隔两天都会有人负责把垃圾载送到垃圾场,市议会售卖的固本,一张的价格为20令吉,垃圾的重量限定不可超过2吨,换言之,中心除了亏汽油钱外,也得承担缴付丟垃圾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