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日讯)中国消费者物价(CPI)继续稳定上升,但仍低于政府目標,而工业生產者出厂价格(PPI)的跌幅小于预期。

中国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连续第3个月同比上涨2.3%,符合《彭博》调查预估。4月份工业生產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4%;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为下降3.7%,3月份为下降4.3%。

通胀转强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推升,中国央行或有理由按兵不动,眼下中国基准利率已处于纪录低点。

此外,隨著房地產回升刺激需求,工业生產者出厂价格4年来的跌势也趋缓。

渣打驻香港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丁爽说,中国经济在好转中;他强调猪肉价格上涨是推升消费者价格的主力。

考虑到周一匿名权威人士现身党报警示高槓桿风险,渣打预期,短期內货幣政策为適度稳健。

《人民日报》周一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第3次发表对一位匿名官员的长篇採访,详细阐述了中国应对当前挑战需要采取的政策。这名官员称,高槓桿是「原罪」,中国不可能依靠加槓桿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4%,非食品价格则是涨1.1%。4月份生產者价格较3月涨0.7%,是2013年底以来首度实现2连涨。3月份生產者价格环比涨0.5%。

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周浩在报告中写道,过去2个月来,工业生產者出厂价格环比加速上涨,主要是因为投机资金推动钢价飆涨,而非需求改善。只要基本需求仍疲弱不振,德国商业银行认为生產者价格可能不久就会转弱。

货幣政策仍宽鬆

综观这些因素,相信中国的货幣政策仍偏向宽鬆。

矿业的生產者价格较上年同期下滑13%,而原物料则是跌7.7%,製造业下跌2.5%。食品和服装的生產者价格双双上涨0.7%。

食品的消费者价格受猪肉涨价的推升,较上年同期跳涨33.5%。鲜菜价格同比涨22.6%,涨幅不及前月的35.8%。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美企上调財测 获利下滑阴霾或消散
下一篇新闻4月库存14个月新低 棕油期货写2周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