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纸糊熊猫有了生命;因为他,纸糊熊猫当上「空中飞人」周游列国。因为他,纸糊熊猫有了一个归属;因为他,野生熊猫保育课题被世人所关注。因著 1600只纸糊熊猫,法国艺术家保罗葛兰荣(Paulo Grangeon)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熟悉;被冠上「熊猫之父」的雅称。

確实如此。熊猫,在保罗的生活里无所不在。这5年来,这位父亲带著1600只「孩子」(纸糊熊猫),在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快闪巡游,包括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士、德国、台湾及香港等地。大马是继台湾和香港之后,在亚洲的第三站旅程。

採访当日,眼前的保罗,是一位和蔼的法国老头。第一次踏足大马,保罗满怀期待。他希望,纸糊熊猫来马的展出,能获得民眾热烈回响,藉著大家对熊猫的喜爱,更加关註保护生態环境。

享受当配角的感觉

30 年前,保罗在美国佛罗里达(Florida)首次看到真的熊猫,此后便开始留意这种他认为是「最美丽」的动物。对於熊猫这一形象,保罗心中是这样理解的: 「在欧洲人的文化中,熊猫只是存在的一种动物,不会特別亲切。经过WWF多年的努力,人们对熊猫的认知才逐渐拉近並认识到:熊猫代表著保育及环保。」

「1600只纸糊熊猫在欧洲確实引起小轰动,因为公眾会真的去拥抱这些纸糊熊猫,偶尔过分热情还会造成一些小损坏,但欧洲人对纸糊熊猫的关註不及亚洲人。」所以当这些纸糊熊猫来到亚洲后,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大明星」。

让保罗意外的是,人们不仅给纸糊熊猫拍照,他自己也成了聚光灯的焦点。

「我觉得受宠若惊了,但也很享受这种感觉,当我返回法国后,一切恢復正常。」

当纸糊熊猫成为主角,保罗也乐於当配角。

保罗在其创作生涯中其实並不是只有熊猫这一页。褪下艺术家的身份,保罗也是一位环保斗士。除了与WWF合作熊猫展出之外,保罗也曾与法国海外部(Overseas Ministry of France)合作,製作鯨鱼纸雕艺术品。

至今,1600只纸糊熊猫「环游世界」的任务依然马不停蹄进行著。忙於熊猫计划,保罗乐此不疲,「熊猫在哪,我就在哪。」

废纸为材持续循环

保罗本身精通木雕,其创製的木质麵包刀曾风行欧美;亦在法国开设「Matiere Premiere」陶瓷与纸糊艺术馆,並设置陶瓷工作室及纸糊展坊,公诸同好。

「木雕製作需要动用木头,极不环保,况且做了20年,开始有点厌倦。纸糊艺术仅以废纸和米浆水为材料,整个製作过程是干净、环保的。」

以本次展览为例,保罗用了半年时间准备,选择用废纸作主要材料,是希望赋予废物第二个生命,当中更有保育和可持续发展元素。

保罗透露,现有很多机构向他招手,但他承诺会紧守关卡,寻找与他有著共同理念的合作伙伴。「回到巡回展的最初衷,除了保育,还是保育,展览所带来的盈利及商机是其次。」

纸糊熊猫的眼睛及四肢是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眼睛是灵魂之窗,没有眼珠的熊猫是没有表情可言。」他为此花了6年时间,鉆研绘画熊猫眼睛的方法。

泰国村妇 幕后功臣

每只纸糊熊猫的生產需时2个月,全以纯手工製作。配合「1600纸糊熊猫领养计划」,保罗制作一批接一批供领养的纸糊熊猫,也从不言累。

问 他,会否对纸糊熊猫有所厌腻?「人们说,我一个人製作1600只纸糊熊猫,这怎么可能?」保罗苦笑:「制作纸糊熊猫不仅我一人,幕后还有一群四、五十位来 自泰国穷困地区的妇女。我只负责熊猫的初模、构架及上色,其余的步骤皆由妇女们包办。」保罗说,这批幕后功臣可是一群无名英雄。

「我邀当地妇女及工人参与纸糊熊猫的制作,可带来工作机会,继而改善生活。」他又提到:「在泰国村庄生活的日子里,我看见女人忙著手作、男人照顾小孩、小孩跟纸糊熊猫互动。」一家大小和谐的画面,让保罗为之感动。

「15年前,我在泰国拜师学纸糊技艺;2008年,我再返回泰国制作纸糊熊猫,未来,我希望可以把纸糊熊猫带到泰国展出。」泰国不仅仅是纸糊熊猫的「故乡」,对保罗而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

家人支持投身保育

因为1600只纸糊熊猫,保罗有机会到世界各地走透透。问他,远在法国的家人是否也支持他的熊猫任务?保罗笑称:「现在,熊猫就是我的『家人』啦!」

在製作纸糊熊猫之前,保罗与家人在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过著平静的日子。其太太从事陶瓷雕塑工作;现年32岁的儿子亦投身艺术领域。「我们家族三代都是艺术家,全家人对熊猫计划非常支持。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儿子特地从法国飞往香港参与展出。」

对于家人无条件支持,保罗深感欣慰並承诺未来会继续支持动物保育的活动。

潮溼不適製作

不说不知,纸糊熊猫的最初模样,是仿效WWF的黑白熊猫標誌。「当时WWF的黑白熊猫吸引我的目光,我一心想把这2D的標誌变换出一只3D立体的熊猫。」纸糊艺术是保罗所擅长的技艺,於是他选择以纸糊制作熊猫。

在构思过程中,保罗不希望赋予熊猫过於「卡通化」的形象。他认为,动物保育是严肃的课题,熊猫的造型必须鲜明;纸糊制作的熊猫恰好符合他的心意。

制作纸糊熊猫最讳忌潮湿的天气及雨季的来临。保罗指,气候潮湿寒冷的欧洲国家不適合制作纸糊艺术品;而台湾也给保罗带来了一个预料不到的难题:湿度太高,雨水太多。为了让熊猫们保持干燥,义工也只有给熊猫穿上雨衣、戴上斗笠。

四肢是支撑熊猫躯干的构架,保罗忆述,纸糊熊猫第一次在法国严寒中展出,在没有任何御寒措施的情况下,纸糊熊猫被迫浸泡水中1天1夜以致损坏。此后,保罗决定强化纸糊熊猫四肢的支撑力来抵抗恶劣的天气。

义工护驾保熊身

保罗感谢义工们的协助,成就了每一场1600熊猫世界巡迴保育展。「你无法想像这群义工有多疼爱我的熊猫!」每到一个城市,主办单位都会招揽青年当义工。由於反应热烈,义工名额迅速填满。

保罗分享,1600熊猫世界巡迴保育展在香港那站最为疯狂。「在香港,我们短时间內,在数十个地区进行『快闪』巡迴。庆幸有义工的相助,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设「诊所」当场修復

雨天来临,义工会为纸糊熊猫撑伞;到人潮眾多的地方「快闪」时,义工帮忙护航,深怕它们受损坏。为此,保罗特別感动。

自 2008年至今,1600只熊猫巡游期间发生不少难忘趣事。「在欧洲快闪巡游,纸糊熊猫是隨意放在地上,有別於大马、香港有围栏相隔。」保罗苦笑,不少纸 糊熊猫在欧洲巡游期间,被小孩隨手拿著把玩,结果玩至「焦头烂额」。更令保罗哭笑不得的是,当纸糊熊猫去到德国展出,当地小孩竟然把它当足球踢!

当下,粉丝及义工特別为这些「受伤」的纸糊熊猫成立了「急救诊所」,为它们进行「治疗」(修復)。这些纸糊熊猫的形象被公眾「人性化」了,保罗坦言这是他最想看见的效应。

熊猫游知多少

纸糊熊猫是何方神圣?

1600只纸糊熊猫出自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法国分会的项目,由法国艺术家保罗葛兰荣用废弃报纸及环保材料打造。每只纸糊熊猫都由人手打造,每只皆独一无二。

为什么是1600只?

熊猫是WWF用来象徵保育的標记,1600只是全球野生熊猫仅存数量。当局希望以纸糊熊猫展,唤起人们对保育自然环境、珍惜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户外展览遇雨天,熊猫怎么办?

纸糊熊猫可耐雨淋2至3小时。若超出时限,活动单位会出动「保护」熊猫。

展览后,熊猫何去何从?

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活动圆满结束后,主办单位都会义卖全部1600只熊猫,由当地人「领养」。保罗表示:「我做的纸糊熊猫不是一件玩具,而是一个故事,希望领养者会將熊猫的现况,告诉每一位朋友,將保育的讯息传扬开去。」

如何「领养」纸熊猫?

「1600纸糊熊猫领养计划」將接受公眾通过网上登记,每只熊猫的领养价格为150令吉,收益捐给世界自然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

网上登记將从1月12日开始开放,详情可留意Pandas MY的官方面子书。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继程法师:茶教学
下一篇新闻从错误中学习 砂人联续前进!